由于具备大运量、低成本、低能耗的独特优势,水运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全长1797公里的京杭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河,如今仍然承担着重要的物流运输功能。10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报道《货畅其流看增长丨“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千年运河“涛声依旧”》,关注淮安用变革应对新的挑战,赋能“黄金水道”流淌“黄金效益”。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内河水运量正在显著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仅淮安船闸就开放闸25598次,放行货轮89920艘,货物通过量1.98亿吨。江苏江淮通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杨善管理着7条内河驳船和几千个集装箱。煤矿、家具、食品,越来越多货源找上门来,目的只有一个,要船、要箱。杨善告诉记者,“现在7条内河驳船几乎达到‘天天班’。从经济效益上来说,陆路运输预估需要4700-4800元,水路运输预计2700-2800元。对于出货量大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约。”
今年1-9月,淮安港集装箱箱量达40.85万标箱,同比增长6.38%。其中,外贸箱量8.23万标箱,同比增长95.07%。外贸企业还可以从淮安港属地报关出运,实现内河支线与远洋干线的无缝衔接。淮安海关查检科科长赵爱民说:“如今,经淮安港、上海港进出口外贸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运输,进一步降低进出口企业物流成本。”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以来,我市抢抓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新机遇,全面落实市委有关工作部署,强化枢纽功能提升,更好将“交通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淮安”。
依托绵延流淌的运河,我市出台《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淮安”实施方案》。今年8月,引进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淮安港纳入全球航运体系。目前,淮安共拥有航道73条、码头94座、泊位367个,预计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全国内河航运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开辟至阜宁、扬州、淮滨等21条水运集装箱航线,开通“淮安—连云港”“淮安—上海”“淮安—宁波”3条海铁联运线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以港促产,以产兴港”的目标逐步成为了现实,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愿景也一次次实现,京杭运河这条连通世界的“黄金通道”在新时代正迸发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