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 | 扩散工艺整体流程

学术   2025-02-02 22:12   河南  

1. 常压扩散工艺

a. 整体步骤:
第一步进舟,第二步低温通氧和大氮,第三步低温通大氮,氧和小氮,第四步高温通大氮,氧和小氮,第五步高温通大氮,第六步低温通大氮,第七步出舟。
b. 每步的作用:
扩散的第一步通一会氧气,也就是所说的预扩散,在硅片表面长一层很薄的氧化膜。这个氧化膜具有以下作用:① 减缓扩散;② 有效抑制结深;③ 作为一个阻挡面,使磷扩散时经过氧化膜更均匀的扩到硅片表面。
第二步低温通氧和大氮=>此步骤为预扩散,主要是可以改善阻值均匀性。
第三步低温通大氮,氧和小氮=>此步骤为 depsoition step ,因为低温,因此表面浓度会较低,如此可以降低 recombinat ion effect ;此外,低温容易达到制程设定温度,所以也可以让制程时间缩短。
第四步高温通大氮,氧和小氮=>此步骤为 drive in step ,高温可以让表面易形成氧覆盖层,如此 dr ive in 效应会更好,也可让形成 depth N / P l ayer ,减少漏电流产生。
第五步高温通大氮=>此步骤为恒温作用。
第六步低温通大氮=>此步骤为冷却作用。
2. 常压扩散工艺问题
a. 由于要保证微正压的管内氛围,需要在工艺过程中持续通入10~15 L/min的大氮气,浪费气体。
b. 由于大量的基础氮气通入,导致通入的氧气和三氯氧磷相对含量很低,不能够精确控制反应物的量。
c. 由于尾气管均连入一根排酸管道风压,不同管之间干扰很大,压力波动频繁,导致批次间工艺不稳定。
d. 为了尽量保证不同管的压力参数,引入充气调压方式,使用闭环控制的充气系统充入尾气管,调节速度慢,而且又浪费10~15L/min的氮气,同时成本相应增加。
e. 由于管内较大的气体量,极易产生湍流,导致分解的五氧化二磷难以均匀涂敷在电池片表面,进而导致方块电阻均匀性差,工艺效果不够理想。
f. 由于不够理想的控制精度,此种闭管扩散炉的方块电阻区间为40~90 Ohm。
g. 为节省成本,尾气管连入排酸管道风压的部分使用了手动PFA阀,但由于扩散掺杂工艺反应物为酸且滞留在手动阀附近,需要频繁调整手动阀大小来保证压差调节的精确性。
3. 低压扩散工艺
a. 低压扩散工艺总体思路可概况为:低温低压沉积、高温低压推进、常压氧化。低压沉积和高温推进阶段都是在低压环境下完成的。
b. 低压扩散工艺为:
① 关闭放有硅片的扩散炉炉门后,抽气使反应管内压力达到设定值进行高温氧化,在硅片表面生成一薄层SiO2。
② 通入小氮和氧气,采用三步扩散法制备PN结,即:第一步低温预扩散,扩散温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反应速率慢,实现预扩散,在表面沉积磷源;第二步高温扩散,促进磷源的分解和向硅内的扩散,同时增加表面磷源浓度;第三步氧化,增加PN结深度和优化表面掺杂浓度。
③ 退火,改变扩散炉内部压强除去杂质。
④ 低压扩散是在常压闭管扩散的基础上,增加真空控制系统、源压力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强化功能,在真空环境下(绝对压力50~200 mbar)进行掺杂扩散,简单来说,低压扩散是在常规闭管扩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强化。
⑤ 由于引入了真空反应系统,这会增大气体的分子自由程,而且大幅减少湍流的产生,从而得到大幅改善的扩散方阻均匀性。
4. 扩散气体的作用
a. 氧的作用
① 与硅生成一层氧化层,从固溶度角度出发 P 更容易溶入二氧化硅而不易溶入Si ,这就使得 P 的吸收比较容易并且均匀性也比较好。
② 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 P2O5,与硅片反应。
③ 其次氧气作为整个扩散的辅助气体,反应掉腐蚀硅片的 PCI5,使得扩散反应更加充分。
④ 扩散前通氧,可以使扩散时掺杂的浓度梯度更均匀,减少死层。
b. 大氮的作用
① 作为保护气体,维持炉管的惰性环境,同时将三氯氧磷吹扫进入炉管,均匀的分布在炉管中。
② 驱逐管内空气,使得管内有一定的洁净度。
③ 低温通大氮,降温过程,使得片子在出炉的时候不会因为热差大,而碎片増多。
c. 小氮的作用
作为三氯氣磷的携带气体,増强三氯氧磷的挥发。

END


声明:本文只为行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进行删除

光伏技术
光伏改变世界,技术点亮未来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