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3月就开始筹备港股上市,努力了快两年后,绝味食品还是终止了境外上市计划。
年底这段时间,当品牌们都在总结年度成绩以各种方式各种有意无意的展示自己一年更比一年强的时候。冰火两重天,绝味食品用一份“终止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告”给自己的2024年画上了一个看起来并不十分圆满的句号。
终止筹划港股上市
国际化脚步按下暂停键
近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的调整,本着维护股东利益、对股东负责的原则,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资金需求及业务发展规划。经公司审慎讨论分析并与中介机构反复沟通论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股主板上市的相关事项。
虽说绝味食品进一步指出,公司终止本次H股上市,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但此次公告还是极大的引发了消费者及投资者们的大规模讨论。
早在2023年3月,绝味食品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通过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按照官方说法是,在港股上市的目的是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
当时,该公告一经发布便有市场声音表示,若是绝味食品的国际化战略成功落地的话,其在卤味赛道中的地位必将一举飞升与其他玩家拉开差距。
但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多,绝味食品便宣告这一计划终止。公司称,当前国内卤味消费市场正处于调整期,这直接导致了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状况的变化。
不过,有相关媒体向绝味食品了解此次终止筹划港股上市是否也意味着其在境外市场的布局将有所放缓这一问题时,绝味食品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对其境外市场的相关扩展不会有影响。
(图源:微博@绝味鸭脖)
绝味食品的“万店时代”与“内忧外患”
公开资料显示,绝味食品成立于2008年,并于2017年3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在如今叫得上名号的众多卤味企业中,绝味食品属于成立较晚的一个——煌上煌成立于1993年,周黑鸭成立于2006年。但绝味食品却是扩张速度、成长速度最快的之一。
2019年底,绝味食品突破万店规模,门店数达到10954家(不含港澳台)。此后的2020年-2023年,其年度净增门店数分别为1445家、1315家、1362家、874家。
门店数量扩张也为绝味食品营收规模带来巨大帮助,其营收从2019年的51.72亿元一路增长至2023年的72.61亿元,成功突破70亿元大关。
但值得一提的是,但在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在内地的门店总数较年初减少了981家,截至6月底,其在内地的门店总数为14969家。
绝味食品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上半年,其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图源:微博@绝味鸭脖)
这边稳住了加盟商的心态之后,另一边,投资者们却忧心忡忡。
从市值上看,绝味食品在2017年3月上市首日市值达到95亿元,2021年2月,绝味食品的股价曾突破100元,市值超过630亿元。
但之后,绝味食品的股价就开始连连下跌,2023年3月,绝味食品宣布筹划港股上市时,其股价当日收盘为44.79元,市值超过323亿元,而截至2024年12月24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报19.16元,市值为118.8亿元。
从筹划港股上市到终止筹划的约22个月时间里,绝味食品的市值缩水了超200亿元。
本来就因为欠佳的股价表现难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味食品还因为投资业务连年亏损收到上交所监管函。
上交所在监管函中提到,2017年至今,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投资活动未产生资金净流入。2022年、2023年、2024年半年度,绝味食品投资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8亿元、24.22亿元、10.63亿元,投资收益分别为-9421.85万元、-11645.55万元、-325.2万元,连续多个报告期出现投资亏损。
绝味曾在回复函中对其投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称近年来传统的休闲卤味食品行业受到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冲击较大,行业整体闭店趋势明显。因而公司凭借自身对卤味行业的了解布局餐桌卤味赛道,以分散传统休闲卤味行业的经营和投资风险。
卤味卖不动了?
其实从整个行业及市场环境来看,绝味食品这样的解释是说得通的。
客观来讲,绝味食品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面对自己的“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也不能全怪它自己。这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数字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见证。
“卤味第一股”煌上煌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显示,营收、净利“双降”,其中,营业收入10.60亿元,同比下降7.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55.01万元,同比下降31.16%。
无独有偶,绝味食品,周黑鸭的数字也不乐观。周黑鸭的营收为12.6亿元,降低了11%;绝味食品上半年营收为33.4亿元,同比下降9.73%。
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卤味失宠了?
此前,一份关于“为什么卤味三巨头卖不动了”的微博投票话题中,36.5万网友表示卤味价格越来越贵,让人难以承受;5.6万人认为卤味味道单一,吃腻了;而4.1万消费者则认为新兴卤味零食不断涌现,替代性强。
从消费者投票反馈中不难发现,价格因素是影响卤味“卖不动”的重要因素,有不少消费者都吐槽说,随便买一点卤味,花费常常在40~50元以上,如果想要吃好一点的话人均消费最起码都要70元以上。甚至还有消费者将其冠上了“卤味刺客”的名号。
(图源:微博@绝味鸭脖)
除了“理性消费”和“消费降级”的因素之外,另一方面是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新的品牌与产品不断涌现,如势头正猛的紫燕百味鸡、王小卤等,不同类别的卤味产品可替代性强,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吃鸭脖的话可以吃虎皮凤爪、百味鸡等产品,产品选项多了之后,品牌们的市场份额自然被分流。
市场环境变化下,卤味品牌们的下一步,正在从“求发展”变成“求生存”。
不过,让人看好的是,即便是面临着如此大的挑战和压力,品牌们为了突破瓶颈期,也都在尽力而为寻求新增长。一些品牌开始推出新产品、调整价格、缩减门店数量、转变战略等,及时止损。
比如,绝味食品表示未来公司的经营策略将由此前的“跑马圈地”式扩张转向“精耕细作”, 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
周黑鸭推出了解馋系列,价格更为亲民,开设了新的门店小黄店和体验概念店。并表示现阶段已经放弃了仅追求门店数量的增长,将聚焦高势能高质量商业体与社区,进一步精进优化门店选址经验,以提升效益。
煌上煌则携手微盟探索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零售+品牌连锁”模式,推动线下近5000家连锁门店上云。同时,以小程序商城为线上阵地,推进线上线下并行、店仓一体化战略,实现连锁终端门店的私域零售新业态。
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的那样,“中国卤味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节点,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所以可以看到,以前以门店拓展作为增长点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单店的销量将成为卤味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正所谓不破不立,当整个卤味市场面临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时,绝味、煌上煌、周黑鸭们能否找到一个新的发展路径顺利走过这一拐点,成败在此一役,只是如今,“达摩克斯之剑”或正高悬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