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女士,宫颈癌,在今天就诊时聊起了自家表婶的经历:老人家是直肠癌IIIb期,手术以后7个多月复发,频繁化疗后一直没有什么效果,情况越来越差,最后都下病危通知书了,家里人也开始准备后事了,被病友介绍去吃中药,一吃感觉有效,老人自己说是“眼睛都亮堂了”,后来何女士确诊宫颈癌,去见表婶梁某的时候,老人家正在家打麻将,情况相当稳定。
患者就诊时,自诉“压力大,孩子小,自己也不懂,走过许多弯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专家给判定生存期只有6个月”,袁希福老中医安慰,“既然身边都有这么好的例子了,就要拿出信心来,你再重,有你这个表婶当初那么重吗?”
肿瘤患者总是会遇到这样的难题,“被医院诊断治不好,生命仅有几月、或一年”,到底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呢?大多数患者都会心灰意冷,坐以待毙,可是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答案自然的是否定的,不要迷信权威,哪怕是上海的专家说“生存期6个月”,现在不是照样没事了,要知道什么预估生存期,都是揣测,不是现实。
医生的那句:“活不过几个月,一年”,可不能轻易就信了!
“晚期不晚”,袁希福院长每当遇到病重患者,总会强调这一理念。许多看似已陷入绝境的晚期患者,其实并非无药可医。这是因为袁院长经过总结发现的经验。
其一,预估的生存期未必精准。所谓生存期的评估,不过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但它究竟准不准呢?倘若还有其他治疗手段,那么这个生存期的预估往往是不准确的。当地医院不行,北上广看了吗?西医不行,中医看了吗?在肿瘤治疗领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家医院下“判决”了,别家就不行了?希望不可轻易被磨灭,放弃的想法更不能随意萌生。
其二,中西医对病情的评估标准有所不同。中西医在评估病情轻重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西医主要依据 “检查单、肿瘤分期” 来评判病情;而中医则从 “脾胃之气、精神状态、生活质量” 等多角度来衡量病情的严重程度。袁希福院长接诊的许多患者,从分期来看病重晚期,许多医生认为 “时日无多”,可袁院长却不这样看,他说:“病人能吃饭,胃气充足,像这样持续用药,不敢说治好,延长生命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许多病人就是这样慢慢改善的,像肺癌高青莲、乳腺癌吕万英老人,当年看病的时候,都非常重,可现在都生存24年了。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袁希福老中医渐渐发现,倘若家属不放弃,病人自身也满怀信心,往往就会存在一线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