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育人”关键问题解决
专题研讨活动
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幼儿园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创设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是"看不见的老师",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为深入贯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精神,诠释“环境育人”的理念,提升教师环境创设能力,让环境成为鲜活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支持手段。2024年09月18日,由嘉兴教育学院主办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训中心协办的幼儿园“环境育人”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全市各区、县幼教教研员,全市多所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90余人参加活动,其中来自五县三区的8所幼儿园的教师和研修团队进行了分享交流。
从“为儿童”到“是儿童”
——“三有”环境赋能儿童高质量发展的
探索与思辨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幼儿园研修团队分享《从“为儿童”到“是儿童”——“三有”环境赋能儿童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辨》,研修团队从“有准备、有支持、有发展”育人环境主张的提出、可见的“自然生长”之景和可感的“幸福生长”之蕴育人环境的构建、“乐在其中、趣在其中、享在其中”育人环境的成效三个维度分享了高质量教育背景下乡村幼儿园育人环境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导向下材料支持儿童持续探究的思考
——以“一起来织网”为例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幼儿园研修团队分享《问题导向下材料支持儿童持续探究的思考——以“一起来织网”为例》,研修团队以“织网”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以低结构材料为主,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孩子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并与孩子一起分享游戏经验,用持续性的观察与材料投入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究,达到支持幼儿积累经验、主动学习、思维发展的目的。
让幼儿的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幼儿深度阅读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实验幼儿园石尧红老师分享《让幼儿的阅读向更深处漫溯——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幼儿深度阅读》,阅读环境作为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隐性课程,对幼儿思维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打破以往阅读模式的局限性,将幼儿阅读打造出一种以体验、感悟、探索为途径的深度阅读样态,并与生态系统理论相衔接,以幼儿成长环境的多层互动关系为基础,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实现双方螺旋式的上升递进趋势,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形成。
嘉善县陶庄镇中心幼儿园柴云梅老师分享《儿童本位:支持性环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教育是有立场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而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任老师,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是创造并设计于教育的环境。让我们学会退后,适度留白,俯身倾听幼儿的心声和需求,认真考量幼儿兴趣、知识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鼓励他们深度地介入与参与环境创设,彰显其“主位”作用。
多元支持:助力儿童在环境中深度学习
——“大中国”主题博物馆探宝之
“陶罐”探究项目为例
平湖市百花幼儿园研修团队分享《多元支持:助力儿童在环境中深度学习——“大中国”主题博物馆探宝之“陶罐”探究项目为例》,“大中国”主题博物馆探宝之“陶罐”探究项目,将课程资源从地域和幼儿园文化出发,以场景学习为落地载体,把祖国的灿烂文化带到儿童身边,以儿童的眼去看见,以儿童的心去看懂,以儿童的手去探索,以儿童的脑去理解,让幼儿走在真实的文化场景里,用具身理念品味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现,原来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海盐县秦山中心幼儿园陈连连老师分享《自然自在:游戏空间打造与再生产的秦幼样态》,自然自在:游戏空间打造与再生产,是基于自然环境资源,围绕儿童的自然天性,创设有意义的空间模块,让幼儿园成为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森林幼儿园,让幼儿成为自然自在的林间小孩,让师幼与自然、与游戏的每一次互动都有所滋养与触动。
环境育人心 厚植乡土情
——乡土资源支持儿童有意义学习
海宁市“乡土资源”共同体教研团队分享《环境育人心 厚植乡土情——乡土资源支持儿童有意义学习》,环境与人心,厚植乡土情。本着“在海宁、识海宁、爱海宁”的育人目标,来自海宁5所农村幼儿园的研讨团队将围绕“乡土资源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展开分享。她们以“山水黄湾情”“古虹桥印迹”“蚕宝成长记”“青虫生死战”四个故事入手,呈现资源在课程中“替换”、“嵌入”、“浸润”,“生发”的策略和做法,体现了一个教师在变、儿童在学的过程。让乡土资源助力成长,让乡土情怀根植心中!
场景思维:让儿童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以场景引发幼儿数学区自主探究的策略
桐乡市崇福镇中心幼儿园陈家美老师分享《场景思维:让儿童数学学习真正发生——以场景引发幼儿数学区自主探究的策略》,立足儿童视角,将场景思维理论运用到儿童数学探究中,以“开放性场景、亲历性场景”两大板块,连接儿童的数学现象场、数学活动场。在实践中,以“好玩”引发“原动力”,以“会玩”引发“思维力”,让儿童成为数场景的建构者、连接者、思辨者,做到“在场”与“在思”的统一,促使幼儿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最后,浙江省特级正高级教师、嘉兴教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彭小元老师,对8个交流活动进行专业点评,对每个交流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围绕“环境育人”提出了亮点与改进建议,她希望幼儿园基于儿童成长发展需求,在随处可见的环境中体现融入儿童发展目标主题,充分发挥良好环境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思考、创新,将教育理念融入到环境中,让环境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相信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孩子们将会在一个快乐、充实而又充满收获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