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一场翻天覆地的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再度登顶,成为美国历史上隔代连任的总统。这位“美国优先”代言人的回归,在国际政坛掀起巨浪。表面上看,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充满了敌意,从高关税到供应链的打压,无不展示出强硬姿态。然而,对中国而言,特朗普的回归或许比贺锦丽更具“利好”意味。
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一度将中美关系拉至冰点。他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压迫中国调整贸易政策,甚至想要切断美中供应链。对美国部分民众而言,这一举措似乎维护了他们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利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在短期内确实给中国带来了些许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贸易战”反而成了推动中国经济韧性的一剂良药。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等关键领域迎来加速发展,自给自足的步伐迅速推进。内需市场持续扩展,供应链不断优化,中国的经济格局反而在这场“压迫”中愈发稳固。可以说,特朗普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非但没能遏制中国,反而意外地推动了中国的自我提升。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蛮横作风”也为中国塑造了一种“被打压”的国际形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所逼迫,国际社会逐渐将中国视为“贸易战”中的受害者。这一形象的建立使得更多国家对中国表示同情与支持,反而增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相比之下,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的对华政策看似温和,却更具隐蔽性和风险性。贺锦丽上台,延续拜登的政策模式,表面上强调与中国合作,实则是采取更复杂、更多样化的手段加以打压,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特朗普更严苛。
相比之下,拜登和民主党则更具“全方位围堵”意味。在拜登和贺锦丽眼中,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竞争对手,更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者,因此他们采取的是全面封锁、逐步渗透的策略。贺锦丽的自由党背景也决定了其对华态度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既要装作合作,实际上却步步紧逼,对中国而言,这种“暗箭”更加难以防范。反观特朗普的“直来直去”,至少中国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做什么,明枪易挡,暗箭难防,特朗普的回归让中美之间少了些“阴谋与算计”,反而更具谈判的可能性。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不仅对中国动刀,也对欧洲、日本等盟友毫不留情。在他执政期间,不仅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甚至对自己的盟友也加征关税,导致了盟友的离心倾向。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使得美国与西方盟友的关系变得微妙,G7、五眼联盟的向心力显著减弱,围堵中国的力量反而不及民主党。在对华问题上,特朗普虽然声称要压制中国,却并未拉拢美国的盟友共同行动,这为中国赢得了不少外交空间。反之,贺锦丽若上台,将会继续推动拜登的联盟战略,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增强西方集团的封锁力量,这对中国的国际环境无疑更具挑战性。
特朗普的政策在国际问题上也有其独特的保守风格,他坚持“No war”的立场,以商人视角看待战争与和平。他一贯认为,战争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而美国当前的经济、治安、移民、民生问题已经让其力不从心,根本无法承受新一轮的国际冲突。正因如此,特朗普上台后,中东和朝鲜半岛的冲突都在他的调解下有所缓和。甚至与普京关系密切,破例与朝鲜金正恩会晤,这在美国政坛堪称“破格”之举。对于台湾问题,特朗普更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若台湾不愿“交保护费”,便不会主动插手。中国在对外政策上需要的正是这种“冷静务实”的美国总统,至少在关键问题上有谈判空间。
面对贺锦丽的可能性,特朗普显然是一个更易处理的对手。特朗普对华的敌视是明摆着的,他不会在背后搞阴谋。对于中国而言,明刀明枪远比暗箭伤人来得直接有效。只要中国在对美政策上采取理性应对、利益交换,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便可以适当缓和,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贺锦丽及民主党表面上的“合作”实则暗藏杀机,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才是真正的不可预测因素,对中国的外交环境更加不利。
特朗普上台不仅是中美关系的重塑机会,更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树立形象的好时机。特朗普的高关税和“美国优先”策略,令他在盟友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这正是中国拓展国际合作的契机。中国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强化与东盟、非洲、拉美等国的经济联系,同时在高科技领域深化自给自足。美国的“脱钩”策略推动了中国的技术突破,而特朗普的“退群”则给了中国一个展示全球化合作的机会。美国若一意孤行,中国可通过多边外交扩大国际影响,展现出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大国形象。
特朗普的回归对于中美关系的确带来挑战,但也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会。面对此次隔代连任的美国总统,中国需要的不是妥协,而是坚定推进自己的发展战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