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古属蜀国地,秦时归蜀郡,自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牛鞞县起,建县史超2100年。
从神秘的夫妻树故事到雅致的川剧艺术,从质朴的简阳农民画到独特的九莲灯表演,再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简阳羊肉汤......每一样都承载着简阳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构成了简阳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简阳市天府非遗“八个一”
非
遗
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夫妻树故事
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演艺——川剧
一门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简阳农民画
一场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九莲灯
一道回味无穷的风味美食——羊肉汤
一位备受尊崇的历史名人——周克芹
一篇厚德载物的家规家训——樊氏家训
一处留住乡愁的文化空间——圣德寺塔
简阳农民画:融合多元技法,展现独特魅力
简阳农民画,作为四川年画的重要分支,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中叶。
简阳农民画属通俗画,风格独特,有 “东方毕加索”之称,涵盖纸马、门画等,表现形式多元,可绘于纸、墙体、坛罐等。
简阳农民画作品笔法饱满、构图奇异、色彩艳丽,技法融合年画、国画、版画之长,不拘一格。它展现了“农民画,画农民”的风格,直白表达纯真质朴情感,呈现生命、生活、生态之美。
简阳农民画具有活态性、独特性、地域性、流变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它不仅展示了简阳人民纯真、质朴、热烈、奔放的情感,更成为了简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莲灯: 火舞吉祥的民俗奇观
九莲灯是简阳市石桥街道(原石桥镇)独有的传统表演技艺,堪称天府绝技之一。
其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是屠户们为了驱灾避难而创造的一种活动。活动由九位手持双莲花灯的人共同进行舞灯表演,因此得名“九莲灯”。这一活动最初与城隍出驾等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富含文化内涵的民间民俗活动。
九莲灯由民间手工艺人特制,状似莲花,用白铁皮包小油壶制成,带小钩与小嘴,便于挂放与点灯。祭祀前,需九名强壮屠户洗澡净身、赤裸上身,由长者在他们前胸、上腹等多处挂九盏灯。
表演时,九人纵队前行,九九八十一盏莲花灯齐燃。以“九莲灯”队伍为核心,周边伴有狮灯、龙灯等多样表演,队伍游街,灯燃至结束,象征吉祥福寿,表演耗时近一天,观者众多,场面壮观。
九九八十一盏莲花灯照亮了大街小巷,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田。这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简阳人民重礼、向善、平安、和谐愿望的生动体现。
羊肉汤:汤白肉嫩,回味悠长
自古以来,简阳(古称牛鞞)便以羊肉闻名遐迩,汉代时已有“户户具鸡豕,十里闻羊香”的记载。简阳羊肉汤传说源于古牛鞞县令董和“鱼羊烩”,以及三国蜀汉诸葛亮为平息南蛮孟获的叛乱、解决士兵饮食而独创的“全羊汤”。
冬至吃羊肉汤是西南民俗,简阳羊肉汤因清香浓郁在全国闻名。简阳羊肉汤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而著称,食材选用当地特有的简阳的大耳羊,肉质细嫩,与精湛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得羊肉汤汤白肉嫩、味道鲜美、香气扑鼻。
2003年以来,简阳每年举办简阳羊肉美食文化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涵盖开幕式、文艺演出、篝火晚会、品尝羊肉汤、赛羊会、解羊比赛等。作为一道传统美食,简阳羊肉汤是民间习俗的见证,是重要饮食文化载体。
樊氏家风:从塔与树探寻文化根脉
简阳河东的樊氏家族,历史可追溯至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樊须,自明永乐年间迁入四川简州,已繁衍600余年。
樊氏家风以“兴文重教、孝悌为先、诚信立身”为核心。位于普安乡太山村的红字库塔,是樊氏家族重教兴文的象征。
传说樊氏子弟曾不爱读书、不珍惜字纸且无契约精神,樊氏祖先便谎称玉皇大帝不满当地风气欲断文气,组织族人捐资修建字库塔、激励读书人。
图片来源:简阳发布
紧邻红字库塔的黄桷树,则寓意着“百善孝为先”。相传一樊姓青年外出求学,与父母约定树长人高时便归,父母遂栽下树苗,常来守望落泪。三年后树长齐人高,父母忧思病倒,儿子则如期归来、学有所成。此后,村民外出打工、参军上学,亲人多在此处送别。黄桷树便承载着双方的叮嘱、眷恋与寄托。
如今,普安红字库塔列入了简阳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黄桷树也已长成参天大树,那天然形成的“门”,早已被当地村民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叫做“家风之门”。
夫妻树故事:简阳山水孕育的故事集萃
夫妻树故事是黑水寺故事中的经典故事之一。黑水寺是始建于晚唐(一说建于明代)的黑水古刹。
从前,黑水河上游傅员外之女莫名患病,名医、方士皆束手无策。
一和尚前来讨水,留宿期间察觉异样,半夜闻声寻人,见小姐房中有异状,次日又循影追踪至黑水寺。原来,是寺外百年老黄檩树成精作祟,和尚施展法力,以船钉击树,树出血液,员外女儿病愈。
如今,这黄檩树依旧茂盛,还从根部新生一棵,传说是仙女下凡幻化成树与之结为连理,成为“夫妻树”。
除“夫妻树”故事外,黑水寺还有诸多传说,这些传说与山水相连,用纯粹又乡土的方式呈现独属简阳2000余年的“时光密码”。
川剧:生旦净末丑,演绎人间百态
川剧,作为四川地区古老的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念白为表现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展现出广阔、丰富的内容。它融合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声腔元素,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深受巴蜀人民的喜爱。
据《简阳县志》记载,简阳的川剧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昆玉班”。自那时起,简阳的川剧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在简阳川剧团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传统川剧和现代戏被发掘、改编和创作出来。如《金钗钿》《帝王珠》《杨宗保招亲》等传统剧目,以及《志贯长虹》等现代戏,都为简阳川剧文化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十年来,简阳的川剧艺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如今,简阳的川剧艺术已经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展示着简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周克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
周克芹(1936年——1990年),本名周克勤,出生于四川简阳农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他的小说直面人生,以农民为题材,影响了后来一批作家。
周克芹于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并出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该作获 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榜首,其代表作还有《秋之惑》等。他的作品关注农村生活,具有清新、明朗、散发泥土芬芳的艺术特色。2019年9月23日,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圣德寺塔:简州八景之首
圣德寺塔位于简阳市城南,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后于宋宁宗时由张方和惠祖募资修建完成。圣德寺塔自古以来就是简阳及周边的香火圣地,每逢初一十五当地百姓常去烧香拜佛,有“一塔凌云”美誉,位居 “简州八景” 之首。
该塔为砖石仿木结构、四角尖顶、十三级密檐式佛塔,通高37.9米,塔内有梯可通至九层,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塔身及壁画融合了唐代遗风和宋代特色,是国内密檐式宋塔中的珍品,尤其是第三级四面精巧的八座抱厦和第七级的两座舍利塔造型,更是国内罕见。
图片来源:简阳规划馆
2006年,圣德寺塔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