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原文】
大海的回声
陈秀
我们常常互赠礼物
我送出小脚印、红瓦片
或扁平的鹅卵石
大海回赠我锈铁丝、贝壳和墨鱼骨
我把锈铁丝制成铁环
用芦荻杆制作手柄
当羲和驾车驰过高空时
我也推着人间的小太阳
奔跑在沟坎纵横的村路上
在白色的墨鱼骨中间掏挖
就有了一艘可以载我
流浪天涯的小舢舨
我要逆着波涛
去寻找海上的风
因为每次我站在海边
默念它的名字时
它都委托海浪
从卡利普索岛
捎来口信
【读诗有感】
陈秀的这首《大海的回声》,以诗人与大海“互赠礼物”为切入点,运用多个富有深意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趣和想象的世界,融合了诗人对自然美的颂扬、个人成长的探索以及对自由和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生命意义的深切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纯真的内心世界。
诗人选取了“小脚印、红瓦片、扁平的鹅卵石”等日常又富含生活气息的物品作为人和自然交流的媒介,与“铁锈丝”(似乎代表工业文明)、“贝壳”、“墨鱼骨”(大自然之美的象征)这些海洋的回礼形成鲜明的对比,搭建起一个充满了童真、质朴、超脱幻想和神秘的场景。
诗中制作铁环、推着“小太阳”奔跑、在墨鱼骨中发现小舢舨,这些充满孩童般的纯真幻想,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简单快乐和无边创意的珍视。小小的墨鱼骨在诗人的想象中变成了承载着诗人流浪天涯梦想的船只,是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的具象化。
整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浪漫情怀,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要逆着波涛,去寻找海上的风”。这海上的风,不仅是自然的力量,也是心灵的指引,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追求。每一次海边的默念与海浪的回应,构建了一种超越物理界限的心灵交流,使大海成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能回应的存在,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而诗中的“卡利普索岛”这个神秘的岛屿似乎象征着遥远而美好的彼岸,是诗人心灵向往的归宿,也是其梦想和希望的寄托之地。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画面感,营造出一种动态而富有节奏感的阅读体验。同时,诗中穿插的神话典故(如“羲和驾车”)也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底蕴和想象力的张力。
【诗人简介】
陈秀,福清元洪高级中学教师,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中华文学》《中国诗人》《参花》《福建文学》《西非统一商报》《福清侨乡报》等刊物。
【诗人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