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说,该机不属于抗战前中国战机序列,因为该机1938年才到中国,但是该机和前面所介绍的飞机都比较类似的地方是这种飞机知名度相对比较低,因此拿来放在这个系列中介绍。
УТ-1艺术画,我国空军就是把机翼上的红星改为青天白日机徽,机身五星改为编号,其余的基本上照搬苏联涂装
3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延续,苏联凭借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维持了高速发展,也正因为此,苏联航空界得以接触大量西方航空技术,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自己的航空工业发展。而在这股大潮中,年轻设计师雅科夫列夫也崭露头角。雅科夫列夫的水平无可挑剔,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机会。
伊-5战斗机到了30年代当做教练机用
新型的伊-16又很难操控
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方航空界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就是专门为战斗机飞行员研制一种教练机,其功能除了正常教学飞行之外,就是作为战斗训练用机。其实这种想法和现在的高级教练机差不多。在过去的体系中,双座教练机一般用于初(中)级训练,一旦放单飞之后主要联系的就是空战和特技飞行能力了。而联系后两者往往就是在老式战斗机上进行,例如苏联当时就是使用已经过时的伊-5战斗机当作高级教练机使用。但是这样做问题很大,一则是伊-5已经落后,在一个落后的平台上也练不出什么跟得上时代的花活来,同时这类飞机的运行成本也不低,毕竟这可是过去的主力战斗机,最后就是新式飞机的飞行特性变化也很大,这点用老式飞机是模拟不出来的。
АИР-14一号原型机,该机问题多多
一号原型机在国家测试中还出现了飞行员因事故牺牲的事情
所以苏联航空界提出可以研制一种专用歼击教练机,尽可能模拟新型飞机的飞行特性,例如伊-16,但是要求飞机本身的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都要低于战斗机。任务交给了А.С.雅科夫列夫。1935年春天,雅科夫列夫领导设计局开始了АИР-14项目的研制工作,为了方面这个项目有时候直接称为“14号”(«№14»)项目。К.В.西内尔希科夫绘制了第一个设计方案,Л.И.利萨则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因为要模拟新式战斗机I-16,因此心飞机采用下单翼结构,最初准备和伊-16一样采用可收放式起落架,但是考虑成本问题,到1935年末放弃,改为使用带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