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
“内需拉动将为今年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并有望成为更加鲜明的政策主线。”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近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对2025中国经济形势做出系列展望。
谈及宏观政策,他认为,货币政策由“灵活适度”转为“适度宽松”,表明未来流动性支持力度可能加大,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财政政策由“积极”进一步明确为“更加积极”,或预示2025年政府支出力度将有所加大,重点投向消费和投资领域。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大重要线索。汪毅表示,并购重组重点在“双创”板块,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集中度、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协同是两大重要方向。
此外,就重点资产领域走势、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如何更好支持重点领域等热点经济问题,汪毅也分享了诸多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5年增长4.5%,较2024年6月上调0.4个百分点。世行称,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的上调主要反映了近期出台政策措施的提振作用,以及2024年年底前出口势头强劲的影响。
关于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汪毅在受访时认为,内需拉动将做出更大贡献。他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活力较强,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政策效应的带动增强(两新、两重)。大项目投资继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稳中有升态势,通信器材类、家电类增速在进一步的政策刺激下有望保持高增速。新型消费(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服务零售增长仍将保持活跃。
外需方面,2024年对外贸易具有韧性,出口金额增速呈现震荡向上走势。2025年地缘政治冲突、美国总统换届等外溢因素可能对贸易活动形成一定的干扰。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加征关税措施,我国外贸面临一定的挑战。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召开。在2025年货币政策方面,会议罕见使用“适度宽松”定调,同时要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
在政策方面,强调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跨周期与逆周期结合,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财政赤字率的提高、超长期债券的发行和降准降息等措施,既保障短期经济稳定,又注重中长期内生动力的增强。
相比往年以稳增长为主的单一政策调控,今年的表述更注重政策协同,通过多维度的政策组合,提升经济调控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汪毅分析称,货币政策由“灵活适度”转为“适度宽松”,表明未来流动性支持力度可能加大,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工具箱强调“充实完善”,突出超常规调控和政策联动的重要性。这些变化表明,政策制定从单一工具的实施转向“工具组合”的统筹优化,更加注重效果的针对性和整体性。
财政是理解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稳增长依然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稳中求进并非简单的追求增长,而是要通过稳健的政策和结构性调整,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除了短期经济刺激政策,还要注重中长期改革政策的落地,推动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增长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汪毅说。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包括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确保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匹配。他认为,这一举措特别强调通过财政赤字率的提升、超长期债务的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等方式,积极调动市场和社会资本,推动国内需求的扩展。
一方面,财政政策由“积极”进一步明确为“更加积极”,或预示2025年政府支出力度将有所加大,重点投向消费和投资领域。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为经济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稳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另一方面,投资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效益”,不仅强调投资总量,还突出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表明未来在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将更注重高效和精准。
新年以来,受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走弱,监管政策工具箱频频出手。2025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美联储在2024年12月议息会议后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中,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经济预测的变化体现出对于通胀和物价粘性的担忧,降息次数可能降至1次,降息空间可能进一步收窄。再加上美联储近期的表态整体偏鹰,中美利差走阔,以及市场对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加征关税的担忧,美元指数可能会继续走强,非美货币可能继续承压。”汪毅说。
关于人民汇率走势,短期内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采取一系列举措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决心较强,汪毅认为,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有所打开,但人民币汇率整体仍将在一定区间内保持波动态势。
楼市股市是普通民众关注度较高的两大领域。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将延续“新国九条”的指导思路,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条重要线索是投资并购。并购重组在中长期内都是值得追踪的主题。”汪毅说,在当前阶段,并购重组能够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进一步盘活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也是现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诉求之一。本轮的并购重组重点方向有两个:一是“双创”板块。在并购重组意见中,“助力新质生产力”被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未来并购重组的核心目的在于将资源逐渐往科技属性较为浓厚的领域引导,并购重组可能会更多地发生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二是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集中度、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协同。并购重组意见提出支持并购重组的对象包括:第一,属于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行为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加大资源整合,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第二,属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重组行为的:非同一控制下上市公司之间的同行业、上下游吸收合并,以及同一控制下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
会议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作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要部分。会议针对房地产问题提出了更加精细的解决路径。房地产市场政策,从以往的“房住不炒”逐步转向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与转型优化。
本次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并明确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具体措施,同时支持改善型住房消费。汪毅认为,这表明政策正在从单一调控转向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全面规划,房地产市场正被纳入推动内需扩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
目前居民购房首付比及贷款利率已达到历史低位水平,限购政策也达到了本轮地产周期的最宽松阶段。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重要会议对于“收储”方面的政策着墨不多,汪毅认为,2025年房地产政策发力重点可能聚焦收购存量房及闲置土地,同时加大对于房企融资方面的支持。此前已宣布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2025年城中村改造等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
会议确定,2025年要抓好9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居首。因此,面对外需的不确定性,拉动内需有望成为2025年更加鲜明的政策主线。
“会议对内需的提振措施表述更为具体,反映出了消费提振从宏观号召走向精准落实,更加注重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可能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汪毅说。
会议首次强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场景的升级。与以往拉动消费需求的传统政策相比,本次会议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的提升,通过消费场景的优化与设备更新,既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又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消费政策更多从民生问题入手,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具体来看,会议明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2025年的第二项重点任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表述之一。相较于以往单纯强调科技创新,这次新增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意味着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实际效果的重视。在汪毅看来,未来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深度结合。二是制造业高端化:从生产效率转向价值链攀升,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这种表述变化反映了经济政策从“以创新驱动发展”向“以创新与产业结合推动经济质变”转变。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方向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绿色产业领域的持续投入,将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分析称,这一战略部署突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和旧动能的更新换代,强调发展质量而非单纯依赖数量增长。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牵头起草,国务院提请审议。
深化改革是确保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议特别强调,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财税体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汪毅表示,金融方面,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便利性。
2025年,我国外贸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稳外贸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大提升。同时,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势在必行,“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
汪毅表示,本次会议强调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外贸、外资、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拓展。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开放合作领域,本次会议的表述不仅涵盖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还首次提及数据跨境流动、外籍人员来华堵点问题,并强调推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转变将开放政策从传统经济领域延伸至数字经济与规则对接,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塑造规则、引领开放的战略目标。
记者 王媛媛
文字编辑 陈偲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