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渐老,走进寒露时节
01
寒露由来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度,“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关于寒露,史书中记载:“斗指寒甲寒露,斯时寒露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02
寒露三候:寒秋里的物候音符
一候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的队列举族南迁。古人称后至者为“宾”,意思是说此时鸿雁南飞已经接近尾声。
雀鸟都不见了,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所以古人认为蛤蜊是由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华在这里同“花”,此时菊花普遍开放。菊花是寒露时节的代表性花卉,它耐寒凌霜,象征着高洁品质。
03
寒露习俗:秋日文化印记
寒露 | 秋景赏菊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赏菊成为了一项重要习俗。人们纷纷前往菊园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文人雅士还会以菊花为主题吟诗作画。
寒露 |吃花糕
花糕是寒露时节的传统美食。花糕的制作精美,外观犹如盛开的花朵,既美味又寓意吉祥。吃花糕象征着步步升高,也为这个季节增添甜蜜与温暖。
寒露 | 饮寒露茶
寒露时节采的茶叶不似春茶那样鲜嫩,也不想夏茶那样干涩,具有独特的甘醇。寒露饮茶成为一种习俗,是人们顺应季节变化享受自然馈赠的方式。
寒露时,蛐蛐等昆虫仍然活跃。斗蛐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人们围观蛐蛐斗争,欣赏它们的敏捷、好斗的天性,同时也在斗蛐蛐的过程中增添生活乐趣,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场秋雨一场凉。
又是一年寒露至,一年秋意正浓时。
编辑: 李星宏
海报:包晓峰
文稿:谭 姚
初审:王 菡
二审:张铁力
三审:吴焱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