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注释
1、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等,源于李白的“秦娥梦断秦楼月”,始见于黄升的《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选》。
2、娄山关:关隘名。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就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词的意境凄清,反应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诗人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 • 长征》《念奴娇 • 昆仑》《清平乐 • 六盘山》,反应了这一种心情。”
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强劲,西风凛冽。长空,辽阔的天空。似写秋季景象,实乃当地二月间真实情景。
4、碎:细碎,形容马蹄声清脆错落。
5、咽(yè):本意是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6、漫道:枉说,不要说。
7、真如铁:像钢铁一样坚硬。
8、从头越:重新跨越,意谓无坚不摧的红军第二次越过天险娄山关。
9、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残阳,夕阳。1962年诗人回忆了这两句诗的产生,他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译文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第一首诗词,写于1935年2月,写的是中央红军再攻娄山关、再取遵义的题材。作为题名的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娄山之巅的关隘。
1935年1月7日,红军深夜攻占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红军斗争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结果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1月19日,中央主力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上,经娄山关、桐梓而后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计划在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到川西创建根据地;但后因土城一仗红军受挫,未能如愿。于是毛泽的便于2月7日果断放弃原北渡计划,命令红军改向云南东北边境的扎西(今威信)集结;但由于蒋介石此时已调集重兵(滇敌、川敌及中央军周浑元部)从三面迫近扎西,企图截堵红军,于是毛泽东等又决定出敌不意,立即折返遵义。2月18日至19日,红军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再克娄山关,28日重占遵义城。再克娄山关、再取遵义、是召开遵义会议后,实践毛泽东军事战略指挥所取得的首次胜利。毛泽东这首词即作于中央红军取得此次胜利之后。
对于这首词,1958年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刊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作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楼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应了这一心情。”毛泽东对在遵义期间及其前后的斗争岁月,是毕生未能淡忘的。。
作品赏析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 • 娄山关》,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称精品。全词略去了攻打娄山关的激烈战斗场面,只写了一头一尾,一朝一夕,将笔力集中在战斗开始之前与战斗结束之后的渲染上。
全词不长,上下两阕,通篇只有46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象一幅出自大师之手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诗人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博大胸怀。
纵观全词,上阙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提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应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啸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中的第一篇作品,境界阔大。意境苍凉,雄浑悲壮,但并不低沉,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风貌的作品之一。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参考书目
1《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主编:吴正裕,李捷,陈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
2《毛泽东诗词鉴赏》主编:公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3《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鉴赏》主编:杨江华,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4
4《毛泽东诗词赏析》主编:张荣东,逯雪梅。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