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行第二站:开封清明上河园-常明古灯博物馆。在王员外搭的绣楼旁看见“常明古灯博物馆”,放弃即将开始的抛绣球表演,走进了这家以古灯为主题的非国有三星级博物馆——常明古灯博物馆。油灯虽小,却在历史上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走进博物馆,了解常明古灯的起源,感受古灯的历史变迁……我们的祖先究竟何时开始使用灯具?目前还很难说清。从考古发掘来看,最早的灯具可以追溯到战国,数量稀少。自汉代以后,随葬品中出现的灯具才逐渐多了起来。据考古资料,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而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灯的使用,让人类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大大加长,于是,文明在灯下慢慢起步。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古人发明的“省油灯”,油灯难以进入百姓家,于是就有了:匡衡的“凿壁偷光”;车胤捕捉萤火虫聚光照明;及孙康借雪的反光来读书等先人们对光的渴求。于是聪明而又富有才华的先人们就发明了省油灯:将油灯设计为夹层,上层盛油,下层贮水,不仅能达到省油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灯油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油,使室内更为洁净。灯起源很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使用石头灯具。古时候的石灯外形比较简单,只要稍微有灯的雏形就好了,而用途也仅限于照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制作的石头灯具造型逐渐丰富多样,有羊灯、猴灯、熊灯或狮子灯等多种动物灯,也有花卉纹灯、人俑灯等多种。这些形态万千的石灯象征着吉祥如意。铁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中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认识了铁,春秋战国,出现生铁治炼工艺,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最早的铁灯也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普遍造型简单。珐华彩釉灯,元代出现在山西蒲州、阳城一带,主要釉色为蓝、青、紫,并辅以绿、白、黄等色。明代的法华器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这时期制作的法华彩油灯造型丰富,色彩艳丽。
明清之际,青花瓷灯被广泛应用,留下了大批的不同造型、不同题材的青花瓷灯。“土生土长”于河南的汉代的绿釉母子俑灯。“母亲”面带微笑,鼻梁高挺,尽显东方女性之美,整体呈跽坐状,因为怀抱着孩童,所以被看作“母子俑”。作为一种生活器具,灯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与高超的科技水平,也见证了几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被称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儿歌之一”的《小老鼠》。鼠在十二生肖中列为首位,在传统民俗文化中,老鼠也经常被刻画在日常器物上,代表丰收。常明古灯博物馆展出中国历代民间油灯七百余件,时间跨度二千余年,从精巧的造型、多样的材质中品味民风民俗及地域文化,领略了历代灯具创作者们的精巧制艺,传承中国民间古灯文化。触摸古灯,如同触摸历史;与灯对视,仿若与古为徒。灯是光明的身影,吉祥的背影,幸福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