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阿拉善盟不断创新文化惠民手段,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各乌兰牧骑组织开展公益夜校、文化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村村行”等文化活动68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200万人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内容、新模式、新业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更高质量、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一是建设阿拉善图书馆联盟,盟图书馆与各旗区图书馆组成联盟馆,通过技术指导,全面实现全盟范围内纸质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互惠共享,为下一步全盟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善读”全民阅读推广品牌,通过品牌化塑造、常态化推进,打造全民阅读矩阵。围绕“春节”“端午节”“4·23世界读书日”等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善读”讲座、“善读小书包”漂流活动、“善读”公益课活动、“阿拉善文化讲堂”等线上线下主题阅读推广系列活动2700余场次,惠及群众74万余人次。三是建设阿拉善盟图书馆八卦泉社区分馆,为八卦泉社区分馆配送600余册图书,配置数字图书及借还设备,将原有的图书进行加工编目实现与盟图书馆纸质图书通借通还。在机关单位、高校、社区等地建立“阅享云端 善读有我”数字听书墙,打造15分钟“善读”阅读圈,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便利,缩短居民与图书馆的距离。四是打造智慧化服务体系,购置智慧书架、智慧化业务终端、数字图书阅读机、大数据检索系统、知识视界3D科普设备等,打造“智享书阁”,安装“文化长廊”智慧屏,配备“墨水屏”护眼阅读本、蒙语文学阅读机、报刊阅读机等阅读设备,打造智慧化阅读空间。引进优质数字资源,新增《北京记忆》《中文在线》《博学易知考研资源库》等特色文化资源库,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入开展。
一是按照“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宗旨,创新活动载体,搭建人人参与的百姓文艺大舞台,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姓大舞台优秀节目展演等活动,举办《长征组歌》合唱音乐会,引进内蒙古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舞剧《骑兵》、“巴丹吉林沙漠群——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合唱专场音乐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极打造“向善而行 艺路风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全盟广场健身舞大赛、群众合唱展演、相声大赛等艺术门类专场比赛,让基层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三是依托“免费开放公益培训班”“全盟舞蹈骨干培训”“音乐党课”及“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等服务形式,开展舞蹈、合唱、陶布秀尔、钢琴、书法等艺术门类的艺术辅导。阿拉善盟文化馆聚焦不同群体文化新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延长服务时间,开设草原歌曲演唱、茶艺、青年合唱等夜间公益培训班,为“上班族”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文艺作品创作,编创舞蹈作品《北疆新韵》获得“舞动北疆”全区第六届广场舞大赛三等奖;在第八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中阿拉善盟选手分别获得最佳演唱奖、最佳风采奖。
(三)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人民群众。
一是各乌兰牧骑以“八项职能”准确定位,全面加强基础业务建设,通过采取“阵地演出+流动演出+入户演出”的服务模式,实现惠民演出全覆盖。今年以来,各乌兰牧骑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兰牧骑村村行”“乌兰牧骑月”等系列惠民演出服务活动,深入农村牧区、厂矿企业、中小学校等开展演出活动482场次,惠及群众23.4万余人次,总演出行程近8.5万公里。通过“送培训、送辅导”工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合约式”文艺辅导服务1455次,进一步满足群众学艺创演需求。二是大力推进“网上乌兰牧骑”建设,积极培育“法治乌兰牧骑”“军中乌兰牧骑”等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演出、直播等232期,点击量高达174万余次,让群众尽享文化艺术发展成果。三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北疆文化”等主题,创作推出舞蹈《晒秋》、歌曲《奋进在新征程的路上》、小品《戍边夫妻警务室》、快板《普法强基在行动》等文艺作品46部。阿拉善盟乌兰牧骑提升打造音乐剧《征途如歌》(原《东风——呼啸起》),着力为展示地方文化魅力、打造阿拉善“艺术名片”发挥巨大作用。舞蹈作品《大漠印记》获得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创作二等奖。四是各乌兰牧骑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深入景区真情服务远道而来的游客,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表演,将阿拉善特色文化传递给广大游客,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助推阿拉善文旅深度融合。
(四)农村牧区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
一是坚持农牧民唱主角,鼓励支持基层和农牧民群众自主举办村晚、合唱、广场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截至目前,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农牧民歌曲大赛”“肯特敖包梭梭文化那达慕活动”“腾格里·大漠桃花诗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1200余场次,惠及农牧民14万余人次,进一步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活力。二是统筹推进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2024年额济纳旗夏季村晚,不断加强农村牧区文化供给,为农牧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三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2024年阿拉善盟5户农村牧区文化户荣获自治区文化示范户称号。22个文化站入围第三次全区乡镇苏木(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拟上等级文化站名单,其中5个文化站被评为特级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