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飞鸟翩跹。一场冬雨过后,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一栋栋别墅整齐排列,美丽乡村散发出迷人风采。
“旧房子,脏得不得了;新房子,好得不得了。”村民老龙连用两个“不得了”,形容村里居住环境之变。
老龙名叫龙君贵,如今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去年底,他家的新建房主体结构全部完工,现在正忙着设计装修风格、规划功能布局。
“新房装修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不仅关系到居住的舒适度,还涉及家庭的健康和安全。”老龙说。
老龙家的新房,背靠青山,面临池塘,盖得颇为讲究。主体采用施工技术成熟,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的砖混结构。整栋别墅三楼一底,白墙黛瓦,大视野落地窗更显气派。
自2014年以来,枹木垅村有两件事热度很高:一个是村里启动了三期集中建房,老龙家的别墅就坐落在第三期;一个是全村8个村民组村民出钱出力,修建了11个文化广场。
村民建房意愿为何如此之高?集中建房意味着什么、又带来什么?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试图从身处其间的人们身上找到答案。
“当初,村庄面貌并不是这样。”村党支部书记龙阳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当年:枹木垅村曾是国家二类贫困村,村民大多居住着祖传木屋,有的还显得老旧破败,甚至户与户之间过道逼仄,环境杂乱。
那时候,枹木垅村住户存在着散、小、乱的情况,土地利用低效,一方面村庄建设用地捉襟见肘,宅基地紧小且犬牙交错,另一方面部分村民组却还有较多的闲置建设用地。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据此,村委会认为,有必要更加注重自然村庄的规划布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集中建房”进行研究和探索。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枹木垅村以村党支部书记为小组长,党员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8人智囊团,选取离活动室较近的部分闲置土地作为第一期集中建房试点。
“寸土必争。”龙阳说,集中建房推进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曲折。
回想起最后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涉及第一期集中建房试点的枹木垅组和茶山组代表在“规划”上签字确认,龙阳至今仍记忆犹新。“刚开始一连开几次会都不欢而散,最难沟通的是土地协调问题。”
“第一期占地30亩,两个组的插花地较多。”为了达成一致意见,智囊团没少组织开代表会,老人劝不动,就做小辈思想工作。
“碰钉子”是常有的事。茶山组在经历一次次村民会议失败后,智囊团选出3位有威望的户代表,由户代表搜集各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再开户代表会议,形成最终意见。
“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推进中确实会碰到一些新情况。”记者采访多位智囊团成员,他们认为,只要坚持守住法律底线、维持社会面上的政策公平、履行村民自治程序,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集中建房这项利民之事会实现农户“安居”、环境“宜居”。
通过村民大会议定,集中建房点由村支两委统一进行场平、基础设施建设并拉通水电,场平完成后,按照报名户买地基自建。
“这么好的事不会落到我头上,自己的红砖房才有几十年,勉强还能住。”看着连片的宅基地,老龙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春去秋来的时光流逝中,枹木垅村第一期集中建房试点、独门独院的12栋别墅矗立在活动室斜对面,成为村中一道漂亮的风景线。
为了提高生活品质,集中建房点统一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户主甚至出钱出力,修建了荷花池、家风长廊、连心桥、改善饮水工程。
看着一期村民方便的生活,村里不少群众都心动了:多次向村委会反映,着手规划第二期。
2016年,枹木垅村第二期13栋别墅落地。与第一期不同的是,房屋主体增加了罗马柱,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甚至公交车还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
“房屋不符合个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希望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建设农房。”这不,老龙又错过了第二期。
2019年,玉屏侗族自治县在深刻弄懂悟透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出坚持抓宣传培训、抓规划设计、抓示范引领、抓监督管理,全面推进规范农村集中建房。
结合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完善近百张农村自建房指导图集,为群众建房提供多样适用价廉物美的设计图纸和技术咨询。
同时充分考虑群众家庭人数,以及群众烤火、熏腊肉、饲养畜禽等现实需求,在选点布局、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方面,合理确定房屋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确保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这一次,老龙坐不住了。他将户口本、建房申请等材料一一交到村委会,看看是否符合“一户一宅”、村庄规划等建设要求。
资格审查通过后,村里召开村“两委”会议审议,再将所有材料提交皂角坪街道办事处审批。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老龙终于盼来了他的施工公示牌。去领施工公示牌的那天,老龙像得了宝贝似的把牌子“抱”了回来。
半米见方的施工公示牌上,房屋信息、家庭人口、公示时间、规划许可证、建筑平面图等信息一一在列。
把牌子往宅基地一立,老龙喜笑颜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老龙的房子开始动工了。
隔三岔五,老龙就会在工地上碰见街道、村干部。一打听才知道,玉屏采取县、乡(镇)两级双调度,加强农村集中建房质量监管,建立由绩效办、督查室等部门参与的联合督查机制,确保了建房进度不放缓,不敢缓的工作局面。
龙阳来得最是勤快。对自己村建房中的问题,龙阳要发现在第一线,解决在第一线。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超出规定限制一厘米都不行。”在现场,龙阳一看安全是否达标,二看建房每一步是否符合规定。
“手续要齐全,安全更重要。”老龙知道,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因此他建房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房屋主体结构大功告成那天,街道办事处请来专业团队,对照着原先的施工红线图、平面设计图,开展竣工验收。
拿着尺子和测绘仪,测绘机构人员一一丈量房屋面积,全部指标合格后,老龙特别感慨:“奋斗了半辈子,盖栋新房子的心愿达成了!”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皂角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杨说,我们要把“住有所居”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真道理”“硬任务”,用一砖一瓦筑起百姓的安居梦,为他们叩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