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皮”的一首诗,调侃杜甫减肥,读完忍不住想笑

教育   2024-11-29 10:02   浙江  

如今我们提起唐朝,在慨叹这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时,总会不自觉的将唐诗联系起来。

因为诗歌,是唐朝璀璨繁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爱诗写诗,也都有代表诗人诞生。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诗人,用手中的笔,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身边大大小小的事。

这也使得后世之人能够从诗歌中很清楚的唐朝历史进程。

兴盛衰亡的唐朝,与诗坛初盛中晚脉络大致不差。

唐朝,一半在史书中,另一半则在诗中

一梦千年,梦回大唐。

在繁星闪耀的唐朝诗歌天空中,有两颗星异常的夺人眼球,那便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的高峰,那这二人便是这座高峰上的峰顶。

因为有了这一仙一圣,那大唐变得更加华彩,文化变得更加自信。

很幸运,李白杜甫两人活跃在同一时期,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两位大神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见识到那双日并耀的难得景象。


天宝三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的李白,在这年夏天到了东都洛阳,也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的这次相逢,在后世被称为日月交会,但搁当时也不过是寻常

此时33岁的杜甫,虽然才华横溢,写诗如有神,但诗名远远没有李白那么大。

李白是他的偶像,一见面杜甫就成了迷弟,心甘情愿的跟在大哥背后晃悠。

当然44岁的李白并没有因此而倨傲,反而和小友杜甫惺惺相惜,俩人因这次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约定好到了秋天再次漫游。

秋天李杜二人如约见面,共同游历山水、访道求仙,而且在这过程中还遇见了另外一位大诗人高适,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这个秋天,他们携手同游,漫游名胜古迹,一路饮酒赋诗,畅谈古今,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沿诗篇。

可是欢愉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秋天过完时,杜甫要回洛阳,高适南下楚地,李白要去齐州,三人分道扬镳。

这一分别,李白和高适没能再见面,但和杜甫在次年又重逢了,再次留下一段佳话。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俩人在齐州见面,时隔多日,李白如愿的授了道箓,而杜甫却瘦了,为此还特地写了一首诗调侃杜甫,全诗如下: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 《戏赠杜甫》

所谓“戏赠”,就是讲一些玩笑话,这说明他们二人关系很好,境遇也相同,人只有和地位平等的人才开玩笑。

“饭颗山”就是一座山,具体位置在哪并不确定,有传在长安一带,因为“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恰好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但是李、杜最后一次会面是在东鲁,这明显有冲突。

所以最好的解释是,他们曾经在饭颗山共聚过,谓彼时。


《旧唐书》关于这首诗,有这样的评语: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李白或许自负,但绝不至于嘲讽杜甫,杜甫出“京兆杜氏”,是豪门子弟,就算还没入仕,也是备受敬重的,就像杜甫在诗中所写: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朋友间的插科打诨,不必上纲上线,并且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互损”。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诗文大意可解为:

还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时,那天刚好是中午,太阳当头,你戴了一顶硕大的草帽,看上去有些滑稽;

想问问你的是,自上次相逢后,你为何瘦了这么多,是减肥呢,还是因为写诗太辛苦,把肉都耗没了。

杜甫曾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关于写诗这件事,他是认真的。

李白表面上是在调侃杜甫,实则也是一种褒奖,他是“诗仙”,出口成章,杜甫成为“诗圣”的路才走一半,写诗自然是要琢磨的。


李白的诗风一向潇洒自如,尤其是那种轻松俏皮的话儿,比如那次他们告别的时候,他就写道:“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才是真正的李式风格!可见,他与杜甫的交情深得能谈天说地,甚至有点甜蜜蜜,像杜甫给他的离别诗里写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不涉及商业行为,仅为交流学习,如内容或图片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何学习更多古诗词视频?

进入“语文大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识别二维码

关注【语文大师官方】公众号

部编版小初古诗词视频持续更新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长歌行》——汉乐府
凉州词——唐·王翰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所有语文知识点视频!

语文大师官方
大片式的课程、名师学霸交流、各种解题方法。每天3分钟,快速提高中小学语文成绩!关注可免费观看中小学古诗词,作文教学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