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喜乐浪漫!元宵习俗里的潮州

政务   2025-02-12 18:09   广东  

图片



元宵佳节,阖家团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踩着新春轻快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个充满浪漫情调的节日里,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元宵习俗,一起在潮州度过一个“花式”元宵节吧!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

在潮州,元宵花灯还成就了“陈三”与“五娘”的美好姻缘。相传,南宋年间泉州才子陈三与潮州佳人五娘在元宵节赏灯时邂逅,历经波折最终结为连理。潮州工艺人把这个美丽的故事精心制作成潮州花灯,赋予民间传说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潮州花灯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陈三五娘》也作为梨园戏的经典剧目经世流传。

▲潮州花灯《陈三五娘》(1991年元宵节展出

▲潮州花灯《杨宗保挂帅》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射。


吃甘蔗

在潮州,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元宵节吃甘蔗,寓意生活甜甜美美,有节节高升的好意头。这里面,还有元宵节吃甘蔗整年都不蛀牙的说法。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的美好愿望,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摆桌碗

在潮州饶平,有元宵摆彩青习俗,又称“摆桌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元宵节,三饶镇当地的人们都要举办“摆桌碗”民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由五谷杂粮、面粉等材料制作成各种花卉、动物造型的桌碗、桌盘,造型生动、寓意美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穿蔗巷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穿蔗巷”。在潮州磷溪镇的溪口村,流传着一项别开生面的民俗活动——正月十六夜“穿蔗巷”。当夜幕降临,村落巷道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拿着挂上灯笼的甘蔗,站在村道两侧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近千名村民组成巡游队伍从“蔗巷”中穿行而过,场面十分壮观。相传“穿蔗巷”习俗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繁盛在清朝期间,寄托着人们对家族兴旺、生活美满的殷切期盼。







元宵节诗词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嵇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
万家同乐
愿奔赴热爱
所愿皆所成



HAPPY LANTERN FESTIVAL



“湘桥发布”编辑部

编审:纪家荣

责编:曾洁

编辑:蔡奕君、陈坚皓、许晓琪

来源:看潮州APP、文化潮州、人民日报



1从一组数据,看湘桥打出高质量发展“开春攻势”!
2潮州:雨伴元宵灯!回南天还要来?
3开学在即,家长孩子做好这些准备,轻松开启新学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湘桥发布
发布湘桥区委区政府权威资讯,聚焦热点话题,提供便民服务,倾听群众声音,展现湘桥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