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解读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出台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许昀、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贞德出席发布会。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李婉丽主持会议。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 李婉丽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 许昀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 张贞德
张贞德表示,为更好地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提供的服务,推动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自身规范化建设,两部委联合出台的《办法》,细化和规范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明确了规划建设、内部管理、保障和监督措施,厘清了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责,明确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卫生健康部门主要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管。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办法》主要是规范民政部门设立的、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目前,全国这样的机构共有141家,床位约7.4万张,在院患者6万多人。张贞德详细介绍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主要是对三类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等服务。一是法定收治对象,即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二是优先收治对象,即流浪乞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其他依法依规优先收治照料的精神障碍患者。三是可以收治对象,即有条件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可以收治其他社会患者。《办法》还鼓励引导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立足民政部门职责,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提供人员培训、疾病评估、技术指导等支持。除此之外,对尚未设立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或机构没覆盖到的地方,张贞德表示,一方面要继续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加大“空白点”地级市和人口数量比较大的县(市、区、旗)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力度,增加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规范委托服务,对本行政区域内未设立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民政部门原则上应当委托其他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临时收治照料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设立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后,民政部门应当及时接回委托收治照料的患者。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布会现场,许昀介绍了“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情况。他表示,民政部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地将“兜底线”作为岁末年初社会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规范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做好困难群众走访关爱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力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去年7月,民政部在全国69个地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半年过去了,试点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许昀表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地区初步构建起“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序”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取得了可感可及的效果。下一步,民政部将加强跟踪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座谈交流和经验推广,推动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适时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文件,切实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拓展,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记者了解到,入冬以来,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救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10.3万余人次,出动街面巡查人员33.9万人次、救助车辆近9.8万台次,设立临时避寒场所、临时救助点、求助引导点1.1万个,发放各类御寒物品、食物13万件,有效保障了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来 源 | 中国社会报
编 辑 | 祖米热提·买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