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拥有漂亮的头型,然而有些宝宝的头型异常,这可能源于颅缝早闭。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立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侯媛媛,向她了解宝宝头型与颅缝早闭的相关知识。
据侯媛媛介绍,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衔接处存在缝隙,在头顶及枕后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而在颅骨间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形成颅缝,包括额缝、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等。前囟门多在宝宝12至18个月左右闭合;后囟门部分宝宝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应在生后2至4个月内闭合;颅缝从紧密的纤维闭合到骨性闭合,多在12岁左右完全闭紧。
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是以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为特征的颅骨发育障碍疾病,多发生于胎儿期或婴儿早期。颅缝早闭会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斜头畸形,为单侧冠状缝早闭所致,可伴有同侧的人字缝早闭,会出现一侧额部扁平或凹陷、头颅不对称发育等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短头畸形,为双侧冠状缝早闭,伴额蝶缝和额筛缝早闭所致,头围小于正常年龄组,前额和枕骨扁平,少数患者有面中部发育不良等;三角头畸形,为额颅缝早闭所致,前额正中有龙骨嵴状的骨缘,前额部呈三角形,智力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较高;舟状头畸形,由矢状缝早闭引起,头颅左右径生长受限,前后径生长显著,如伴有颅内压增高,头颅CT检查可见脑回压迹增多;小头畸形,为头颅的全部颅缝过早闭合所致,全头颅较正常年龄儿童小,智力发育迟缓。
诊断是否有颅缝早闭,首先看头型,其次可进行CT检查及颅骨的三维重建,最后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颅缝早闭最容易被发现的时间是宝宝出生后4个月内,最佳的治疗干预时间是宝宝出生后4至10个月内,一旦确诊,需经小儿神经外科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非综合征类型的颅缝早闭,不一定影响孩子的智力,但会影响外观,严重的眶部畸形可能会影响同侧的视力发育,也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头部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请及时带宝宝来医院就诊,让我们一起守护宝宝的健康成长。”侯媛媛表示。
来源:拂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