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炒菜”热辣滚烫,能否“炒”出万家烟火气?

时事   2024-10-31 15:37   江苏  
“你买菜,我帮做。”近期,上海、深圳、浙江等多地菜市场内“代炒菜”业务热辣滚烫。消费者在菜市场买好菜后,只需在档口付几元到十几元钱不等的手工费,就可以“从摊贩手中接过新鲜食材,拎着热乎乎的现炒饭菜回家”。
“代炒”档口是怎么火起来的?“代炒”服务的推出,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菜市场有何种启示?“代炒”能否“炒”出万家烟火气?

视觉中国供图

外卖、预制菜之间,有人选择了“代炒菜”

代运营、代收费、代工、代办、代购……付费找别人代替自己完成某件事,已经十分常见。最近,在外卖、餐厅及商超预制菜之间,有人选择了“代炒菜”。

近日,深圳盐田区一家菜市场兴起的“代炒”服务引发了网友关注。“00后”牛肉摊主龙泰吉推出“代炒”服务,让他瞬间成了菜市场“顶流”。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去菜市场买个菜,直接拿回一盘辣椒炒肉,这服务太棒了”“开饭店的想不到,抢生意的居然是菜市场”……

在上海浦东永泰路一菜市场,晚上六点半是餐饮档口老板李冬和厨师最忙碌的时候。档口外用餐区已经坐满了顾客,等他烧好后带回家吃。李冬说,代炒一个素菜收费六元,复杂一些的荤菜小炒收费十几元。

10月1日,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正式推出厨师“代炒”服务。在市集的“食材加工坊”铺子里,“95后”厨师周凯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周凯凯说,前来“代炒”的顾客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名顾客一般一次会点两到四个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酸菜鱼。“10月21日做了16份酸菜鱼,一个人忙不过来,当天还新招了一名‘代炒’厨师。” 周凯凯表示,“代炒”也是一条创业的“新赛道”。

“代炒”这一创新的服务模式,为消费者在做饭和外卖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不少上班族和老年群体而言,一方面,自己购买食材,实惠又新鲜;另一方面,菜市场的“代炒”多是明厨亮灶,消费者可以亲自挑选食材,亲眼看着菜品出炉,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专家表示,“代炒菜”是菜市场摊主帮忙洗菜、切肉等“顺手”服务的一种精细化延伸,与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上门代厨”等“代经济”形态一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成为一种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视觉中国供图
背后是传统菜市场的迭代升级

当下,“代炒”市场热辣滚烫,背后正反映了当下传统菜市场的迭代升级。

当前,传统菜市场在面对电商、外卖等业态冲击,亟需寻求新的路径来吸引客流。“代炒”这种既实惠又方便的服务模式,成为菜市场的增量服务,让菜市场从单一的食材售卖场所转型为集售卖、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贸市场,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

这种立足自身的便捷性、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代炒”服务,或许将是下一个“网红”菜市场脱颖而出的秘诀之一。

在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市场管理员金景秀看来,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服务理念的变化——传统菜市场如何向“农贸市场+”转变。

“‘农贸市场+’是指,菜市场不光可以买菜,还能‘代炒’菜品,甚至还能买药、开展教育培训等。”金景秀介绍,新马路邻里市集将依托数字支付、数字零售、数字营销等数字化平台,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着力打造全场景综合类消费社区商业体,让更多的“烟火味”回归菜市场,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表示,菜市场“代炒”不仅意味着一个或几个商户的新增,更是能串联整个市场,让“小档口”凝聚出“新业态”。为方便“代炒”,有些卖肉的商家可提供切肉服务、卖菜的商家可提供洗菜服务,档口之间通力合作,使食材顺利地从摊位到达消费者餐桌。这种高效的链接也会反过来带动市场整体的生意,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赖勉珊也表示,当前我国新型餐饮业态不断兴起,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视觉中国供图

如何守护家门口的人间烟火气

菜场“代炒”服务目前还处于市场初探期,这一充满烟火气的“新赛道”,能否“炒”出万家烟火气?

社交平台上,“代炒”服务引发了人们热议。有人称这个服务非常方便,免去了消费者洗菜、做菜、洗碗等很多流程。但也有人质疑,商家是否会认真洗菜?安全卫生有保障吗?

不难看出,“代炒”能不能持续将菜市场“炒热”,面临诸多方面的考验。例如,厨师资源有限,出单效率不高,还存在垃圾处理、油烟排放等环境和卫生问题。此外,“代炒”服务还面临食品安全监管和售后服务处理等问题。

对于菜市场本身来说,想要长期吸引消费者,首要的就是要做到食品安全,即便是消费者自己备菜,商家在制作过程中也要确保明厨亮灶,干净卫生,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

为打破人们对传统菜市场“脏乱差挤”的认识,许多地区开始“重构”菜市场。例如,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浦东已完成25家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李冬说,自己所在的永泰菜市场干净整洁,不仅有空调,还有专门的休息区,自己的小档口也纳入了市场的通风、排烟系统。

专家建议,商家可以探索优化自身营销模式,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提高出餐速度、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相关部门也应在商家准入资质、食品安全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菜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让这一新行业的发展有规可依。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看,“代炒菜”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未来需要通过配套服务的提升,进一步加以引导,让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及品牌化的方向,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杭州一位菜市场经营管理人士则认为,作为新生业态,“代炒”服务能否兴起,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因为在餐点时段,仅靠一两名厨师“代炒”,出单量有限。如果扩大规模,又面临是否有足够订单来消化成本等问题。此外,这种形式能否被广大市民广泛接受,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张丽娅 整理

来源:新华网、中国商报、新京报、 中国江苏网、半岛都市报、潮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鲁中晨报、海报新闻、工人日报

江苏经济报
江苏第一经济融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