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相关截图,特别致谢!)
最近几天,和朋友聊的最多的是经典剧的致命吸引力。
吸引力好理解。
致命吸引力是经典剧的专属名词。不多解释。
以我最喜欢的经典剧《知否》举例说明。
《知否》的致命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个人认为,《知否》的致命吸引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女主盛明兰的逆袭故事,百看不厌,从某些方面来说,适用于普通女孩子。
而且,这个故事的底色是温暖的和相对真实的。
盛明兰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轻视过自己。
从来没有因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轻易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从来不否认,盛明兰为了生存,算计过,谋划过。利用过别人,这里的别人包括她最爱的祖母。
从始至终,盛明兰从来没有因为生存(宅斗)过程中的算计、谋划和利用,忘记初心。
她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稳定的精神内核。
(祖母)和盛明兰的婚恋观,对现在的女孩子仍然有借鉴意义。
《知否》里的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立体的。
一部好的经典剧,或者说,能够称得上有致命吸引力的经典剧。
除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剧里的每个人物角色都是饱满的。
知否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女主一家人,以及围绕女主一家人展开的社会关系。
大到所谓的国公,小到每位公子、每位姑娘的身边人,都是鲜活的。
比如说,大娘子身边的刘嬷嬷。
盛明兰身边的小桃。
盛如兰身边的喜鹊姐妹俩。 盛墨兰身边的秋江和芙蓉。
(有时间,打算写写秋江。)
再比如说,顾廷烨身边的石头和小公爷身边的不为。等等。
标注名字的人物角色和没有标注名字的人物角色,同样重要。同样不可或缺。
《知否》没有刻意营造大团圆的故事和结局。
许多小伙伴曾经问过我,如何理解《知否》的大结局?
为什么《知否》这部剧在大结局时,没有安排所谓的大团圆情节?
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
这是编剧的高明之处。
从来不刻意营造所谓的大团圆,甚至连小团圆的情节都没有。
所以我说,《知否》的底色是温暖的、真实的。
盛明兰和顾廷烨明明知道是盛墨兰嫉妒,趁乱放走了康姨妈,才有后面的一系列事件。
在大结局的时候,盛明兰出于姐妹情谊也好,出于体面也好,选择原谅盛墨兰,下帖请她来参加家宴。
大结局的家宴,是唯一一次不团圆的家宴。
以往,盛家的家宴,不管每个人心里想什么,情绪好不好,极少有人缺席。
这次,盛明兰和顾廷烨亲手操办的家宴,却有两个人缺席。
一个人是大娘子。
一个人是梁晗。
大娘子是不能来,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来。
祖母被毒事件发生后,盛长柏为了公平公正,严惩康姨妈的同时,把大娘子送回宥阳老家反省十年。
后来,因为顾廷烨被王家、小秦氏、朱曼娘集体构陷,担心盛明兰母子的安危,瞒着王家,回京城和盛明兰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后,返回宥阳。
大娘子不回来参加家宴,并不是没人请她。是大娘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真心改过和反省,大娘子期待的是反省十年后的全家大团圆。
梁晗不能来,是知道自己不好意思来。
梁晗是盛家的四姑爷。
和顾廷烨的私交不错。
按说,梁晗是有资格来参加顾盛两家的家宴。
一方面,他是个爱热闹的人。
一方面,盛明兰特意下帖子请的盛墨兰夫妻俩,不可能只请盛墨兰一个人。
梁晗不好意思来的原因很简单。
在盛明兰顾廷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梁晗不仅没像小公爷夫妇和张大娘子那样,四处找证据证明好朋友无罪。
而是找准顾廷烨被流放,盛明兰求告无门“疯”了,盛家“失势”的时间点,彻底架空盛墨兰,对盛墨兰身边人进行大清洗。和盛墨兰划清界限。
以为自己特聪明的梁晗,不会料到顾廷烨和盛明兰的结局有反转。
以前尴尬的是别人,这回尴尬的是自己。
看起来,不圆满的大结局,其实有合理性。
该来的人,都来了。
不该来的人,都没有来。
写到这里,总结一下,《知否》的致命吸引力在于,不只人物角色和故事线好看,而且真实客观,特别是大结局的处理,有深意,耐人寻味。
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