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警方披露了一起值得警惕的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市民林先生以为
天上掉下300万元的“馅饼”
殊不知是自己在帮犯罪分子
转移违法犯罪的资金
导致名下银行卡被冻结
11月初,林先生收到一份快递,内有两份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字样的文件。林先生疑惑地查看文件,上面显示林先生获得了财政部下发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的领取资格,并提示林先生如要领取,需要扫码进群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要求遵守“保密条例”。
看到这些信息,林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扫描二维码加入一个QQ群。林先生刚加入,马上就有一名“客服”来联系他,称需要他下载一个陌生的App,并在App内签订了保密承诺书等材料。
林先生所在QQ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
次日,林先生的银行卡果然收到了24800元和55000元两笔钱款,林先生也很快按照对方要求将资金存入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本以为简单操作就可以领取到国家补助,殊不知两天后林先生等来的不是什么资金到账,而是他名下的银行卡因为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的消息,并请他到公安机关配合调查。
“我只是把他们转给我的钱转到别的账户,为什么我成了嫌疑人呢?”林先生感到十分不解,经过民警的耐心讲解,他才知道自己跳进了电信网络诈骗陷阱。
据民警介绍,骗子通过伪造“国家单位”的文件和工作人员角色,用巨额国家补贴作为诱饵,骗取了林先生的信任。刷单包装只是为了获得林先生的银行卡信息,用于转移违法犯罪资金。无形中,林先生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环。
套路解析
骗子往往紧跟时事热点、重点政策,利用群众对政策理解的偏差,甚至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受害人的信任,从而继续实施诈骗。
第一步:推广引流。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短信、快递等渠道,以“发放扶贫款”“发放慈善款”“资产解冻”等为幌子引诱受害人。
第二步:骗取信任。诈骗分子会在群里安排“托儿”发送成功申领资金的截图,制造“能成功申领”的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时声称他们参与的是一项秘密计划,需要保密不能告知任何人。
第三步:实施诈骗或包装流水。诈骗分子引导受害人点击涉诈链接、下载涉诈App, 以缴纳“激活金”“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理由,让受害人不断转账,直至掏空其钱包。
▲全国多地收到的“扶贫文件”诈骗快递。
警方提醒
01
02
03
(来源:“南宁警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黄桂林 校对:颜诗琳 审核: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