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开奖】《从家国到家园:南开往事》你拿到了吗?

政务   2024-11-12 16:57   天津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

      1935年9月17日,在当年的南开学校始业式上,张伯苓做了题为“认识环境,努力干去”的演讲,提出“公”“诚”“努力” 三条建议,作为每个学子应对国难的药方。



     “爱国三问”的发出,如果仅仅局限于南开校史范畴,显然是掩盖了其跨时空的思想价值和穿透意义。此处,他反复提到的中国,在张伯苓“家国词典”里,不单纯是地理概念,或政体存在,而是中华民族历史存在的精神载体和血脉源头。 

      《从家国到家园:南开往事》——正是探寻南开爱国主义精神脉络的著作。本书思路开阔、穿越时空,兼顾真实性与文学性,以大量史实还原岁月现场,书写了种种血与火、欢与悲、泪与歌、初心与宏愿、爱国与担当的故事。同时,构筑了一个花开花落、人来人往的斑斓艺术长廊,从中可以领略到南开大学成立百余年来,严修、梁启超、张伯苓、胡适、梅贻琦、张彭春、周恩来、张学良、曹禺、陈省身、杨振宁、叶嘉莹等众多杰出人物的人生片段与爱国主义精神侧影。多元交织,情景再现,为读者带来了反思、追问、求索,以及对于未来的深邃梦想……



      黄桂元,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一级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第八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在百余家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与批评文章三百余万字,部分作品曾被多家选刊转载。入选各种年度中国散文或随笔选本十余次,曾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文学评论集、作家评传、散文随笔集等十种。





序   章 校殇刻骨

第一章 暗夜炬火

第二章 乱世“清流”

第三章 起飞姿态

第四章 风景所在

第五章 体育铸魂

第六章 民国“新剧”

第七章 潮涌时代

第八章 文化地标

第九章 壮哉南迁

第十章 巴渝岁月

第十一章 沧桑北归

第十二章 无远弗届

尾   章 家园永在





   向下滑动查看


摘编自本书正文


      1935年9月17日,在当年的南开学校始业式上,张伯苓做了题为“认识环境,努力干去”的演讲,提出“公”“诚”“努力” 三条建议,作为每个学子应对国难的药方。

      始业式,现在的说法就是开学典礼。在这种场合,新同学最期待的便是校长现场的演说。张伯苓每每利用这个机会,向学子们宣示南开的办学理念,而强调最多的就是为国为公的精神追求。他的演说魅力别具一格,带有浓浓天津乡音的“大白话”, 通俗易懂却举一反三,层层推进,言浅意深,极富感召力。

      张伯苓在这一年的始业式上,主要谈了两个主题:一是“认识环境”,二是“努力干去”。这里的“环境”指的是时局。那么,这一年的时局有了什么明显变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家、民族的危难日益严峻。九一八事变致东北沦陷后,日寇开始对华北的蚕食,且不断加剧。1935年以来,日本通过一系列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提出种种无理的要求,制造事端,得陇望蜀。而软弱的国民政府一再退让,并于 7 月与日方达成耻辱的 《何梅协定》,表示对日方“所提各事均承诺之”,致使国内人心大乱。

      一直对日本野心保持警惕的南开大学,其处境日趋艰难,完全是可以想象的。张伯苓经与校董们商议,不得不将原定为 9月 11日的始业式推迟举行,其间专程赶赴南京,寻求国民政府和教育部的支持。回津一周后,张伯苓出现在始业式上,满怀忧患之情,做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演讲。一上来,他就表示,“今天藉这个机会,和新旧学生稍微谈谈现在的情形”,以寻求今后共同应对时局变化的策略,确立一种自觉意识和态度。接下来,张伯苓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声追问,令人动容:

现在,我给你们讲几句话: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

      最后,张伯苓语气坚定地告诉新同学:“现在局面这样,不用先生们讲,你们还不懂吗?还用我说吗?你们认识了环境,努力干。”这次演讲,让初入南开的学子们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危难和南开人的责任,爱国意识愈发明朗。

      “爱国三问”的发出,如果仅仅局限于校史范畴,显然是掩盖了其跨时空的思想价值和穿透意义。此处,他反复提到的中国,在张伯苓“家国词典”里,不单纯是地理概念,或政体存在,而是中华民族历史存在的精神载体和血脉源头。 

      第一问,“你是中国人吗?”意指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意识。个体生命哲学通常会追问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去到何处?这是形而上的终极追问,而在“你是中国人”的设问中,更多了一种民族认同与自我寻根之问和血脉归属感。这一问,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确认、描述和辨识,通过与他者的比较,找出真实的异同点,最终达到对“中国人”身份的清醒认同。

      第二问,“你爱中国吗?”源于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却又凝结为深沉的当下之问。在中华民族艰难成长史中,家国情怀一直是民族共荣的支撑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对国家有了充分认识,爱国才不是盲目的。这也是一种深刻的灵魂拷问,如是,必须通过爱国心这一“公共链接”,凝聚中华民族的理想、力量。也是在这篇演讲里,张伯苓要求学生们每天都要完成三次内心追问:“我真爱国吗?我自己对公家有好处吗?我自己对公家有害处吗?”这是展示家国情怀的一步步细化。

      第三问,“你愿意中国好吗?”针对的是人们如何践行报国之志,属于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之问。爱国从来都不是干巴巴的口号,而是烙印在灵魂中的信仰,把爱国行为最终落到实处。爱国没有大小、多少、前后之分,真正的爱国者必须要身体力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盛衰紧密相连。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等逆境,身在什么岗位,都要自觉融入爱国报国的责任担当,将爱国之心与爱国之力融为一体。

      关键是,我们有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吗?我们有对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知恩、感恩和报恩吗?

      张伯苓是从常识性的做人角度阐释爱国精神的。成立南开系列学校之初,张伯苓就极富远见地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促使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自己的救国能力,在服务社会的时候,成为救国的有生力量。在他看来,许多人对于爱国意志的麻木和冷漠,症结源于私利作祟。不愿意有所作为,违背南开校训精神,表现为缺乏合作之“公”与做事之“能”。“爱国三问”正是针砭此种种弊病而有感而发,至今仍有镜鉴意义。




赠书开奖





开奖啦!!


赠书链接中

评论区点赞数排名前六名

为获奖者

快来看看有你吗↓↓↓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恭喜以上获奖者!

请各位获奖者在11月15日前将您的

姓名、联系方式、邮递地址

发送至本文下方留言区

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

您的留言只有党课君能看到


规定时间内

未与我们联系的中奖者

将视为自动放弃奖品


编辑:安玥格

审校:陈爽  陈媛媛

欢迎分享转发到您的支部

合作来稿请致电022—23020120

《党课》杂志订阅请联系022—23020091

投稿邮箱:dangke1993@126.com

上党课
《党课》杂志官方平台。我们提供“最权威的党课教材,最睿智的思想观点,最暖心的线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