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地名我来讲——广南地名(三)八宝镇

民生   2024-11-05 17:38   云南  

新闻热线:0876-3058388。了解广南最新权威资讯,请下载“今日广南”App、关注“视听广南GNTV”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快手号、微博号。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以地名唤醒城市记忆,赋能乡村振兴。本期“七彩地名我来讲——广南地名”专栏,讲述八宝镇地名故事,传承八宝地名文化。

【地理位置】

广南县八宝镇位于广南县东南部,距州府文山200公里,距广南县城83公里(广八线)或114公里(高速公路),距富宁县城25公里,距富宁高铁站19公里。东南靠富宁县,西邻本县南屏镇,北接板蚌、杨柳井乡。八宝镇位于昆明与南宁空间连线的中部,是云南省通往两广地区的必经之路,云桂高铁、衡昆高速公路、国道323线、在建泸丘广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图为:八宝镇全景图)


【地名含义】

八宝,旧称八播,系壮语:八——口 ;播——水井,意为水井旁的村子。民国后期演变为八宝,汉语名。故名。


【历史沿革】

清道光五年(1825),今八宝镇分置八播营、八甲营、砂斗营、普梅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宝宁县辖普梅营的田蓬哨改为对讯,划归麻栗坡副督办署辖;民国2年(1913)将上述四个营合并改称东区(治在八播);民国4(1915),

将东区所辖木央、郎恒等地划归麻栗玻副督办署管辖;民国21年(1932)称二区;民国29年(1940)改称八播乡;1949年11月改置八宝区、里达区人民政府;1951年1月里达、八宝合并为第三区;1957年12月改称八宝区,将里达、睦伦、旧腮、新寨、小木匠、木新、木杠、弄郎、砂斗9个乡划归富宁县;1958年11月撤区改建为光明人民公社,将夷郎、木浪两乡划归大同(黑支果)公社,将杨柳井区的平邑、老寨两乡划入光明公社;1961年5月改公社为区公所(砂斗乡1964年重新划回);1967年4月改为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9年改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改为公社革委会;1981年11月改公社革委会为管理委员会(1983年那挂、玉秋两村划给富宁县);1984年1月改公社为区公所;1988年改区公所为镇人民政府,至1995年12月建置未变。地名名称沿用至今。


【历史文化承载】

八宝镇历史悠久,早在5千年至1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代先民在此开拓繁衍。八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宋时期是邕州府赖以统治广南的“特磨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南诏、大理通往两广的重要通道。作为“句町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以壮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民风民俗。

1.余家岩洞旧石器时期遗址。位于八宝镇东15千米的百乐街附近,高出当地百乐小河水面30多米。以大量的打制石器为代表,部分工具趋于对象专用。出现带刃磨光石斧以及无纹饰捏制陶器,其文化内涵已接近新石器时代文化边沿。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遗址,洞外有天然园林,洞、岩石、树林交织在一起,现已开辟为八宝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之一。

2.铜木犁洞新石器时期遗址。位于八宝镇平丰村后龙山上,东向,进深5米,宽17米,属偏崖山洞类型。绝对年代距今至少3千年以前,填补了西洋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白。

3.古碑刻醒梦石题刻。位于广南县八宝镇田房村桥边的石岩上,岩高5米,岩下有旋涡飞带转动大水潭,水面有20余亩。八宝河从大水潭的斜坡上奔腾而下,水花飞溅,气浪雄壮,雾绕山间。潭畔岩壁上有阴刻隶书“醒梦石”三个大字,旁刻“水声惊鹤梦,云气秘仙踪”两行诗句,与翻滚水潭交相辉映。水声、云气交融,鹤梦、仙踪相承,刻画了这块优美清新的自然风光。醒梦石题刻作者署名滇池贾芝画,书于清咸丰丙辰仲冬月辰日(1856年11月)。

(图为:铜木犁洞新石器时期遗址)


【地理文化承载】

1.河野村地处广南县八宝镇东南部,距县城145公里。是一个壮族群众聚居的村子,当地群众沿河而居。是八宝河的源头,风光秀丽,山水如画;八宝镇山水田园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2015年,这里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宜居村寨。

2.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奇山秀水,风光绮丽,是全省闻名的鱼米之乡和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共分为八宝、三腊、河野、百乐、汤纳5个片区,45个景点。以一河(八宝河),两瀑(三腊、戈丰瀑布),三滩(田房、大滩、石丫口大滩、珍珠滩),三洞(汤纳、牙方、三腊溶洞),四奇(奇特的喊泉、奇异的风洞、奇怪的洞鸣、奇巧的怪石),五古(古崖画、古人类遗址、古文字、古文物、古桥)尤以出名。   

3. AAA中国八宝农业公园。壮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在壮族社会中,“那”是壮语“水田”的意思。广南县境内以“那”冠名的村寨众多。有以村落附近“那”的形状、性质命名自己的村落,如深水田称“那旦”;干旱田称“那量”;长形田叫“那力”;圆形田叫“那满”;红土田称“那滇”;沙土田称“那赛 ”。有的以动植物命名,如水田里蚂蟥多叫“那兵”;田边长满芦苇叫“那窝”。壮族社会出现土司后,有的村又以“那”的归属命名村落。如土司分封给他的军队将士的田称“那练”;分给他的工匠的田称“那掌”;分给养马人的田叫“那马”;分给他的女儿的田叫“那少”或“那谢”。壮家人称土司、官人、皇族的田为“那宙”“那塞”“那洪”。最终形成了以“那”为中心的稻作文化。

八宝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有“中国八宝贡米之乡”和“高原小桂林”称号。八宝镇于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为云南省中心小城镇,2005年列为云南省生态乡镇和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9年荣获省级文明小城镇称号,2011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的210个特色小镇之一,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镇,2014年被评为州级宜居小镇,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宜居村镇,2016年入选“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镇,2017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小镇,2018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广南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2018年国家农业公园创建成功,2020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广南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2020年2个国家AAA级景区——三腊瀑布景区、中国农业公园景区创建成功。2021年完成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三腊瀑布风景区的提级改造,建成龙华秘境半山酒店。

(图为:三腊瀑布)


【乡土文化承载】  

1.八宝壮族河灯节。八宝壮族河灯节,又称“孟兰大会”,是广南八宝壮族千百年来的习俗。每年都在七月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这几天举行,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晚上才结束。河灯节头三天,教徒都要在八宝观音庙里吟诵经文,超度亡灵以后,才放河灯。放河灯是为死去的亲人消灾除难,祈求河神不要发洪水遭殃百姓。八宝放河灯很讲究,仪式开始,先放头灯,再放二灯、三灯,接着各家各户才把河灯一盏一盏放进河里。整个活动中,最热闹的就是抢河灯了,因为传说要是新婚夫妇能够在这天晚上抢到头灯,来年就能添丁生子了。所以,大家把河灯放完就赶紧跑到八宝老桥边抢头、二、三灯,希望给家庭带来好运和吉祥。 

2.八宝彝族铜鼓舞。壮族铜鼓舞传承点设于广南县,彝族铜鼓舞主要流传于八宝镇和黑支果乡。铜鼓的使用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稻作丰收、五谷丰登等的美好心愿,与稻作文化紧密相连。内容主要体现撒秧、拔秧、栽秧、收割、纺纱、浣纱、织布等劳动场面,也有迎宾、敬酒等舞。用纯朴的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把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全过程表现出来。铜鼓舞在不同的节日、婚丧喜事活动中,举行不同的仪式、跳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形式,节奏感强、动作大方、劳作韵味浓厚,表现不同时间季节的生产生活劳动场面,穿插狩猎的内容,具有原始生活的痕迹。2006年5月,壮族彝族铜鼓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3.饮食文化。八宝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饮食文化具有以句町传统文化和土司府衙地方民族特色为主,相辅于中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相融合渗透的多元特点。

一是按气候地理学划分,滇东南一带是“秋去春来,长夏无冬”的温暖湿润气候。最有特色的是岜夯鸡、酸笋煮河鱼、腌制肉品,长年火锅不断;壮族是糯食民族,壮族先辈在肥沃的河谷和山间盆地培育出各种优质糯稻,糯食既好吃又耐饥,经过千百年生活积累,用糯稻制成的食品品种琳琅满目,凡数十上百种。

二是从节令上看,主要有正月的粽子、米花、油团、狮子糕,二月的面蒿粑、三月的花糯饭、四月的红团、五月的羊角粽、六月的玉麦粑、七月的褡裢粑、八月的沙糕、月饼,九月的扁米、十月的霜降粑、冬月的千层粑,腊月的饵块粑。

三是从分类上看,过年过节必做的有汤粑、面蒿粑、花糯米、

芦笙粽、羊角粽、黄姜粑、玉麦粑、褡裢粑、扁米、沙糕、霜降粑、千层粑、粽粑、米花、芝麻蛋、狮子糕、油团;日常当点心零食的有糖果、饵块粑、荞粑粑、瓦尔糕、凉糕、油炸粑、红团、盐糖饺、仙米糕等。


【社会福利】

八宝镇中心敬老院,位于广南县八宝坝龙村委会里安村小组,于2019年8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是集养老、保健、娱乐为一体的敬老院。建筑占地面积1420.66平方米,目前,敬老院餐厅硬件设备齐全,各功能房(包括:办公室、医务室、保安室、洗衣房、仓库、洗澡室、活动室、阅览室、工作员工宿舍等)。老人居室分为老人2居室和老人4居室(其中2居室23间、4居室26间且每个房间配有1个卫生间),共150个床位,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全日供应热水。截至目前登记入住的老人45人,特困供养38人。

(图为:八宝镇中心敬老院)


来源:广南县民政局

编辑:卢贵珍

二审:饶泉梅

三审:刘桂扬

允许原文转载,但未经广南县融媒体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私自修改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视听广南GNTV
普通人、平常人、身边人、人人关心!开心事、心烦事、身边事、事事关注!亲情、爱情、友情、身边情、情情开怀!走进身边、走进民生民情!身边热线:0876-30583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