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系列讲座| 北京脑所井淼研究员报告Nat Neurosci论文最新成果

学术   2024-11-11 13:13   陕西  

(增补印刷)神经科学实用图书推荐——《鼠脑应用解剖学》【科学出版社】

科研工具书《精神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及行为学实验》 崔东红/徐林著 

重磅新书推荐 |《奈特神经病学》(第3版)


会议主题



星形胶质细胞ATP信号对大脑损伤信息的编码和呈递



会议简介


近年来,神经科学界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神经系统中的多重功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星形胶质细胞不仅是大脑中数量最为庞大的胶质细胞类型,其在支持神经元的代谢、维持神经环境的稳定、参与神经网络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损伤后的反应中,特别是在信息编码和信号传递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脑损伤发生时,细胞的代谢需求骤然增加,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环境的“守护者”,通过释放ATP等信号分子,参与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和再生过程。ATP不仅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还通过激活各种膜受体,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及胶质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整个神经网络的重塑与恢复。这一过程对于理解脑损伤后的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井淼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种具有高度时空特异性的ATP信号——Inflare在主动编码和呈递损伤信息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于2024年6月11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Nat Neurosci:北脑井淼实验室揭示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配合对脑损伤主动响应新机制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井淼研究员作为主讲人来给大家解读本篇文章。通过本次会议,我们希望推动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角色的进一步理解,揭示其在信息处理与神经保护中的潜在应用,为未来的研究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会议时间


2024-11-18  

北京时间:20:00-21:30



会议日程




参会专家


主持人


戴双双

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戴双双,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分会委员,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国家优青项目(含海外优青)、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等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脑损伤与修复的免疫代谢机理。在Brain Behav Immun,Sci Adv,J Exp Med,Clin Transl Med,J Neurosci、J Neurochem等发表论文30余篇,论著入选F1000。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ure Immunology、 Cell metabolism、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cta neuropathelogia等国际知名期刊他引600余次。


主讲专家


井淼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研究员


井淼,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9年起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任职独立青年学者,于2023年通过国际评审晋升为研究员。实验室结合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关注细胞外信号分子在信息编码、传递和整合中的原理,以及多细胞网络在神经免疫互作中的功能。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 Cell, 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引近3000次。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专项、面上项目等基金,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秘书长。


讨论专家1


窦艳侬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副研究员


窦艳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青年创新先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策源地青年科技人才联谊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是痛痒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在疼痛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痛痒觉调控机制研究方面获得系列原创性结果,已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Journal of Neuroscience,eLife,PAI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论文13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等资助。


讨论专家2


侯文雅

深圳大学医学部/神经再生医学系 助理教授


侯文雅,博士,深圳大学医学部/神经再生医学系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于德国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神经元形态发生、神经再生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塑的机制研究,致力于结合超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和生物化学技术揭示神经元形态建立的分子机制,发现钙离子/钙调蛋白、以及精氨酸甲基化修饰通过调控微丝成核过程促进神经元形态建立,为神经再生过程中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塑提供新的靶点。


讨论专家3


潘瑞远

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潘瑞远,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青(2024),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022),南方医科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2023)。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院博士后。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神经免疫和神经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近五年代表性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Metabolism (ESI高被引,Cell Press 2022年度中国最佳论文)、Nature Aging、Science Advances (ESI高被引)、Alzheimer’s & Dementia等国际著名期刊上。获首届全国神经科学学术创新青年科学家奖(2024),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二等奖(2023)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主持国自然青年、面上等项目6项。


讨论专家4


沈敏杰

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沈敏杰,2006至2016年在复旦大学学习先后获医学学士、药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马兰院士。2016至2023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博士后、Researcher I研究工作,于2023年4月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著名孤独症研究领域基金会FRAXA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基金、国家级和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脑科学前沿中心“珠峰人才”、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和张江实验室等项目资助和支持。


沈敏杰研究员长期聚焦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揭示了介导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等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编委,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Cell Stem Cell等著名国际期刊审稿人


参考文献:


Chen Y, Luan P, Liu J, Wei Y, Wang C, Wu R, Wu Z, Jing M. Spatiotemporally selective astrocytic ATP dynamics encode injury information sensed by microglia following brain injury in mice. Nat Neurosci. 2024 Aug;27(8):1522-1533. doi: 10.1038/s41593-024-01680-w. Epub 2024 Jun 11. PMID: 38862791.


观看方式:





END


brainnews
国内领先的脑科学自媒体,分享脑科学,服务脑科学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