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能力,数字创意学院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开设了《AIGC创意设计》课程。本学期,关文老师面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本贯通S24002班大一新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让学生系统学习AIGC技术应用,最终完成了精彩的项目成果汇报展示。
《AIGC创意设计》课程并非单一项目训练,而是涵盖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基础与应用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技能与思维。课程包括:
1.理论基础模块:
•学习AIGC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发展历史;
•掌握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
•深入了解常见生成模型,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变分自动编码器(VAEs)。
2.技能实践模块:
•图像生成与处理:AI绘画技术、风格迁移、图像修复与增强;
•音频与视频生成:AI辅助短视频创作、音频合成与编辑;
•文本生成与写作: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撰写推广文案与生成内容。
3.综合应用模块:
•学生自主开展跨学科项目,结合传统文化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与推广方案制作。
关文老师在授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PBL)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AIGC技术应用,并后续《版式设计》《标志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前期扎实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最终项目——“传统文化虚拟形象创作与推广计划”。学生们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AIGC技术进行创新表达。
项目成果亮点:
1.虚拟IP形象设计:学生运用文心一言、LibLib等AI工具,创作出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虚拟形象。
2.多媒体内容制作:结合图像生成、动画与视频剪辑技术,制作展示作品。
3.推广方案设计:借助AI辅助生成推广文案和传播方案,形成完整的文化推广计划。
在最终的项目成果汇报展示中,学生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课程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中国传统文化-醒狮》:醒狮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结合AI生成精美的虚拟形象和短视频,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虚拟形象创作与推广—傩戏》:通过AI技术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再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傩戏,让这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芒。
•《戏曲艺术的魅力与传承》:运用AIGC生成虚拟形象,生动展现传统戏曲的现代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凸显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更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对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数字创意学院通过《AIGC创意设计》课程,探索了人工智 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技术引领,革新教学模式:将AIGC技术引入课堂,推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创新。 前沿应用,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课程内容紧密贴合数字创意产业需求,为学生未来就业与技能提升奠定基础。
文化与科技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传统文化IP形象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与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文化传播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五、教师寄语与未来展望
关文老师表示:“AIGC技术的引入为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性,让学生在技术应用中传承传统文化,也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开辟了新方向。”本次成果展示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展示了数字创意学院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前沿实践。
下一步,数字创意学院将继续深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推动AIGC技术在课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六、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S2400223 赵雪涵《西游记人物设计——孙悟空》
SS2400203王奕霖《瓷韵华章—瓷器之都景德镇》
S2400212李贺磊《中国文化元素之戏曲角色正旦》
S2400217张太福《公平正义的象征---獬豸》
教师简介:
关文,讲师,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数字创意学院艺术与文创中心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AIGC图形图像处理》《AIGC创意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
如需合作请电话联系或加微信,18637207311(微信同号)
本公众号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公众号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遇下载附件,请点击阅读原文至网站查阅并下载文件(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下载)!
您的点赞+在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