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博弈》一书中写道:“冲突的解决不在于改变一个人,而在于协商,寻找共同点,找到双方都能适应的方法。”
两个年轻人恋爱了,然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此时,准亲家就要见面了,对儿女不久之后的婚礼,进行安排,也考虑儿女的未来生活。
见面的目的,就是交换意见,方方面面都协商一致。
可恨的是,有的准亲家,非常自私,什么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来说去也拎不清。这还没有真正做亲家,就冲突不断了,日后还怎么相处啊。
通常,我们要避免以下几种掉价的行为,把儿女亲,变成一家亲。
01
一不谈,伤害亲家关系。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关注“男子接亲被新娘哥哥加18万彩礼,新郎带新娘离开时遭扒车头阻拦”的消息。
在河南信阳,两个家庭就因为彩礼问题,发生的争执。眼看着婚宴的时间,慢慢临近,新郎急了,拉着新娘就走。哥哥也急了,拼命阻止,还爬上了接亲的婚车。
原来,结婚前,新郎把彩礼钱打到新娘卡里,而没有到娘家人卡里。这就引发了娘家哥哥嫂子的不满。
为什么在结婚之前,就不谈清楚呢?什么标准,打给谁,什么时候给。
也有一些娘家,在女儿出嫁那一天,忽然就开口要“上车费”,动不动就是几万。这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一时半会拿不出来。
彩礼,是婚姻中的大事。也是争论的焦点,是处理的难点。
可见,见面不谈彩礼,背后漫天要价,是非常掉价的行为。
多少亲家,因为彩礼的问题,谈不妥当,或者避而不谈,后来就做不成亲家。也有勉强谈妥了,但是后来彼此如仇人相处。
主动谈一谈,彼此的家境如何,能够给多少。不会谁都满意,但是不会产生矛盾,不会临时加价。
要知道,多少家庭,为了儿女结婚,买房买车,已经掏空了家底,哪能再承受很多彩礼呢?
02
二不问,产生社交隔阂。
一般,我们去一个不是很熟的家庭,会有很多的疑问。
对于疑问,应该及时问清楚。彼此知根知底,那就好多了。
可是有的人,就是该问的,遮遮掩掩,不该问的,唠唠叨叨。这就导致准亲家见面,没有起到进一步熟悉的目的。
见面不问孝道,长辈心生怨气。
要知道,儿女结婚,不仅仅涉及到父母的态度,有时候还要尊重家里的其他长辈。
比方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儿女的日常监护人。
很多家庭,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由老人养大。这孩子结婚,也就应该体现一份孝道。
万一孩子本来,也是很听爷爷奶奶的话。但是父母却不和爷爷奶奶沟通,这就带来了几代人的隔阂了。
万一有的老人很犟,在婚礼上,就要抖落子孙不孝的问题,或者不愿意前往婚宴,这都非常尴尬,给亲戚朋友看笑话。
若你去准亲家家里拜访,要准备一份礼物,给家里的其他老人。客套一点,问一问老人的建议。你待人友善,人待你热情。
见面不问疑惑,暗中反复打探。
现如今,很多家庭是“组合家庭”。这家庭关系复杂,外人一般不清楚。
有的家庭,投资某件事,成功失败也是未知数。
有的家庭,遭遇了谣言,被人说得很糟糕。
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分居,婚姻名存实亡了。
但凡种种,都会让人产生疑惑。这和准亲家见面了,就应该问清楚。
我们相信,与其听小道消息,不如听当事人的消息。听了之后,内心就没有疑惑了,以后的交往,就很顺利了。
背后打听消息,这是很忌讳的,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需要避免。
03
三不说,带来婚姻麻烦。
也有人,别人问了,自己也不说。似乎有见不得光的东西。
或者是自己想到的东西,但是不说出来,坐等对方闹笑话。这是做父母的,不尽责任的体现。
见面不说风俗,婚礼开始闹腾。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风俗是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时候隔壁村里,风俗都有不同。
不沟通,却忽然冒出某种风俗,估计大家都难以接受。
比方说,在有的地方,新娘子出门,要跨过火盆。若是男方不知道,直接拉着新娘出门,这就给村里人看笑话了。再说了,这有火盆的情况下,穿什么衣服好呢?避免火烧到衣服才是。
尤其是一些喜欢婚闹的地方,不移风易俗,这婚礼一塌糊涂。还是先说清楚好。
见面不说婚期,临时做出决定。
婚礼定在什么日子,需要一两个月之前就敲定。
有的人支支吾吾,不说。又忽然决定,下一个星期就结婚。这就导致订婚宴的地方,可能爆满了;这喜帖,也来不及发出去。
某些总要的长辈,也没有准备请假,参与婚宴。
见面不说病史,婚后育儿畸形。
有的家庭,看起来父母健康,儿女健康,但是祖辈不健康;儿女曾经得病,后来治好了。这就存在病史的问题了。
大家都把病史当成“丑闻”,遮挡起来。这真的会伤害到“子孙”。
等婴儿出生后,已经有畸形了,这时候“亲家”才不得不说病史。这就太晚了,错过了及时干预的最佳机会。
一个畸形的孩子,会让一对小夫妻,痛苦很多年。能避免,为什么不去避免呢?
作为亲家的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婚礼很顺利,任何潜在的麻烦,都要说清楚。当时没有想到,后来想到了,打个电话,都要及时对亲家说。
04
全心全意为了儿女好,那就要坦诚地聊天,把两个家庭,都“知根知底”。
也许我们也会吵架,但是没有关系,吵闹之后,又能和好如初,毕竟我们没有隐患。
婚姻,是父母赋予儿女的第二次生命,草率不得。
父母,是儿女人生的助推器,永远别做拦路虎。
作者:布衣粗食(微信公众号:buyicus),业余作家,一个用文字书写人生过往的人。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微信,221531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