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论文的写作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安排论文各部分的写作顺利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两写作顺序安排方面的技巧。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点赞收藏!别用的时候找不到啊!
遵循的顺序基本可以概括为:越需要高度凝练的内容写作顺序越靠后。
文章各个部分的详细解析参考这里:
如何撰写论文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如何撰写好论文的结果和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首先确定文章框架
如何科学的讲好一个“故事”?在论文写作前可以先初步按照某一期刊的基本形式和布局来构架论文。从论文题目和研究问题入手,逐步划分内容模块。从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使用简单的提纲形式列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点,明确各部分的逻辑顺序和目标。
在框架构建时要思考每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内容交叉或偏离主题。框架确保了写作思路清晰,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混乱。定好基本的重心和框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既定框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展示。
2. 进行数据图表处理
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出关键的数据并制成图表。选择与数据特征匹配的图表类型。处理数据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考虑图表的美观度。选择适当的配色,保持格式一致。高颜值美观的图就是论文的颜值。可以参考自己方向TOP期刊的绘图技巧。
3. 撰写研究内容及结果
详细描述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从实验设计、实验设备、数据采集等方面进行描述。在结果部分,按逻辑顺序呈现实验数据,并配合图表进行说明。使用准确的数据来支持每个结论,尽量保持语言客观,不添加主观推测。
在撰写实验步骤时,尽量详细到可被他人重复的程度。结果描述时,注意与前述图表保持一致,避免内容重复或信息遗漏。在这一部分中需要结合图表将研究内容的具体细节说明清楚,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4. 撰写讨论与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展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描述清楚研究内容和结果后,更重要的是对其科学的讨论与分析,这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所在,也是论文的科学性最好的体现,是文章的重中之重。
从实验结果的意义、与已有研究的对比、研究的局限性等角度展开。讨论可以先解释数据中符合预期的结果,然后探讨与预期不同的结果及可能原因。对于意外结果,提出合理的解释或假设。
在讨论部分,应避免单纯的数据罗列,而要解释数据背后的逻辑和科学依据。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和借鉴,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强调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讨论与分析增强论文的深度和创新。
5. 撰写结论
简要总结研究成果,为整篇论文提供总结性概述。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研究发现,突出最重要的结论。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如“可能”或“应该”,要明确指出你的研究发现。高度概括研究内容的结果、科学原理及重大意义。结论部分要简短而有力,不要重复讨论部分的内容。确保核心发现和创新点清晰突出,为论文画上圆满的句号。
6. 最后写引言、摘要、标题、关键词
引言:明确研究背景、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引言要引出研究问题,并为后文的研究内容铺垫。引言的写作顺序比较靠后的原因是我们在介绍研究背景、动机及意义时,需要根据论文的结论有侧重点的进行介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研究内容及结论后再来写会更加的贴合论文的主题。
摘要:概括论文的研究问题、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保持简洁,突出研究的创新点。
标题:标题要简明扼要,直指研究主题,同时具有吸引力。确保涵盖核心关键词。
关键词:选择反映研究核心的关键词,通常包括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关键术语。
引言、摘要、标题和关键词往往在论文最后撰写,因为此时已完全明确研究内容,有助于精准总结和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