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位于亚非欧三洲要冲,为腓尼基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 化多元、商贸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雪松之国”称号。中黎经贸关 系历史悠久,古丝绸之路曾是中黎交往的纽带。
黎巴嫩是阿拉伯文坛巨子纪伯伦的故乡,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学家马海德(原名乔治·哈特姆)的祖籍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毗邻叙利亚,南部 与以色列接壤。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形态狭长,海岸线长220公里。 所属时区为东2时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至 10月最后一个周日期间实行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国 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Lebanese Republic)。【首 都】 贝鲁特(Beirut),人口约200万,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重要节日】 烈士节(5月6日)、建军节(8月1日)、独立节(11月22日)。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语 言】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各国均有标准语和方 言之分,黎巴嫩方言同叙利亚、约旦方言比较接近。 法语和英语为通用外语,也有部分居民讲亚美尼亚语。商业、服务行 业的从业人员在其工作范围内基本能用英、法、阿三种语言提供服务。【宗教和习俗】主要信奉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教派繁多。目前,黎巴嫩 各教派人口比例大致如下:基督教徒占人口总数的40%,其中马龙派21%, 希腊东正教8%,希腊天主教6.5%,其它基督教派6.5%。穆斯林教徒占人口 总数的60%,其中逊尼派26%,什叶派27%,德鲁兹派7%。 黎巴嫩政府正式承认的宗教教派有18个。 黎巴嫩属阿拉伯国家,但伊斯兰教不是国教。黎巴嫩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国内各教派长期混居,各种文化已相互并存,人际关系中崇尚宽 容、仁慈、平等、博爱,很注重礼仪和文明。 与黎方开展经贸活动交流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惯。 对于穆斯林,清真食品(Halal 食品)以牛、羊、鸡肉、鱼、谷物、蔬 菜为主,不喝含酒精的饮料。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为穆斯林的斋月,从日出到日落期间禁食任何食物及喝水,作息时间与平时有很大不同,当地不少餐厅斋月期间营业时间会延长至午夜甚至更晚。对于非穆斯林,斋月期间 的生活不受影响,黎巴嫩非穆斯林餐厅很多,都供应含酒精的饮料,有的也有猪肉菜品。就餐前要注意了解各个餐厅有关餐饮的规定。 外国女性在黎巴嫩不需要裹头巾或蒙面,穿着方面也没有特殊要求。 黎巴嫩人穿衣较讲究,正式场合男士穿西装,女士盛装打扮。通常, 女士会同男士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男士可与女士握手寒暄,男士之间、 女士之间可握手或贴面礼,熟悉的朋友之间行贴面礼。遇到戴头巾或身着阿拉伯传统服装者时,同性之间可主动打招呼并握手,异性之间可打招呼但不可握手,男性常以一手放于胸前向女性表示打招呼。未经同意,不能对穆斯林女性随便拍照或摄像。如遇男女要分隔开的社交场合,请务必遵守规矩。进入清真寺时,请遵从管理人员对着装等的要求。 在不清楚对方宗教信仰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触及对方忌讳。【地理与气候】 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简 史】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经济概况】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重建任务艰巨。汇率:1美元=89550黎镑(2024年10月)。(资料来源:黎巴嫩财政部、央行、统计局网站等,有关数据2022年以来未再更新)【资 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工 业】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农 业】 农业欠发达。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旅游业】 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内战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以上。内战期间,旅游业一蹶不振。战后黎政府曾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黎以冲突及安全形势不稳再次影响了黎旅游业的振兴。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空运:贝鲁特国际机场是著名航空港。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2005年5月更名为“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黎以冲突期间均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车辆总数约为160万辆,平均每2.5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铁路:全长402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对外贸易】 黎巴嫩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逆差。黎巴嫩经济和贸易部统计显示,2019年经济危机前,黎对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20年, 受国内经济金融危机及疫情导致进口减少,黎巴嫩贸易逆差大幅收窄。 2021-2022年,黎对外贸易逐步恢复。2023年,受巴以局势升级影响,黎对 外贸易额小幅下降。主要贸易伙伴:黎巴嫩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瑞士、希腊、土耳 其、意大利、阿联酋、美国、埃及、俄罗斯、德国等。【中黎双边贸易】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和黎巴嫩双边贸易为24.35亿美元,同 比下降2.5%。其中,中方出口额23.71亿美元,同比下降2.6%,中方进口额 0.64亿美元,同比增长0.2%。
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中国对黎巴嫩出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①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②机械器具及零件;③车辆及其零部 件;④塑料及其制品;⑤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⑥钢铁;⑦钢铁 制品;⑧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⑨橡胶制品;⑩化学纤维长丝及纺织 材料。
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中国从黎巴嫩进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① 铜及其制品;②可可及可可制品;③铝及其制品;④盐、硫磺、土及石料; ⑤精密仪器;⑥机械器具及零件;⑦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⑧电机、电 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⑨其他动物产品;⑩杂项化学产品。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黎巴嫩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方面的规定基本与国际接轨,如有特殊 检疫要求,一般会有官方的提前通知。
进口方面,进口商如希望享受优惠待遇,则需要有由出口国商会出具 的原产地证书;另外,根据进口商品的具体种类,可能要求提供一些特定 单证,例如进口许可证、法定标准合格证或植物检疫证等。
出口方面,需要黎巴嫩商会出具原产地证书(向欧洲出口例外);源 于植物的所有食品需要经黎巴嫩农业部认证的原产地证书;所有工业产 品,需要经黎巴嫩工业部认证的原产地证书;出口欧洲的工业产品原产地证书由黎巴嫩工业部依据货物流转证明EUR1和FORMA出具,并需海关认 证。根据出口商品的具体种类,可能要求提供一些特定单证,例如出口许 可证,源自植物的食品品质合格证、农业证和农业卫生证等。
那么,为何说黎巴嫩是最不像中东地区的中东国家呢?
由于地势复杂,黎巴嫩国土也被分成了好几个部分,自西向东包括有地中海沿岸平原、黎巴嫩山、贝卡谷地以及东部山脉等。
提到中东,你会想到什么?
排除掉油气资源,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气候干燥、水资源紧缺,以及遍布的沙漠;
黎巴嫩的地理位置,北纬30度附近,濒临地中海,是不是有点眼熟?这可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啊!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气候之一,黎巴嫩就是,年均气温21℃,但即使在最炎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才32℃,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也有11℃;
1、黎巴嫩是中东河流较多、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黎巴嫩境内没有沙漠、戈壁,是中东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3、黎巴嫩是广受欢迎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成为其支柱产业;
4、黎巴嫩农牧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食品加工产业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