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宁到普洱这次调研 传递“共建美好家园”的讯息

文摘   2024-09-30 10:30   云南  

点击蓝字

镇沅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强调,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9月25日至26日,省委书记王宁在普洱市调研,强调学习好贯彻好重要回信精神是全省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以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实到各自岗位工作和各项事业发展中,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记者透过几个细节,解析此次调研的深意。



一林一叶一豆  擦亮发展底色

01
位于宁洱县的云景飞林(普洱)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是普洱市打造千亿级现代林产业的标志性项目。走进车间,年产40万立方米轻质超强刨花板生产线开足了马力。


“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资源利用率高、能耗水平低,产品具有‘轻质、高强、低碳’的特点,广泛用于家居、家具、装饰等领域。”公司总经理储键基介绍。

发展林业产业离不开林业资源。数据显示,普洱市有森林面积4530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达1010万亩,这是发展资源经济的一张王牌。



“2023年,全市规上林板加工企业有22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发展潜力大、空间广。”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普洱将深化综合改革、整合林业资源、加强企业引育,推进宁洱林板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森林绘制了普洱的底色,茶叶传递出普洱的美名。
02
在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一张张图谱、一个个物件......历史的印记尽显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悠远意境。依托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产品支撑,这家成立于1975年的企业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示范点,经过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等工序后,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蒸压成型。“一是通过家庭作坊生产,代代相传;二是茶商雇佣人员生产,师徒相传。”企业负责人介绍,年生产加工规模在3500吨左右,但离“大”和“强”还有不小距离。

“茶企要学习先进省份产品营销、品牌塑造等经验,破解小散弱的瓶颈。”王宁强调。
03
普洱茶名扬四海,普洱的咖啡也是一张全新的名片。受纬度、海拔、气温、降水等条件影响,这里成为最适合咖啡生长的地区之一。2023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咖啡豆产量超5万吨,占我国咖啡总产量接近半壁江山。



在宁洱县现代咖啡产业创新园,由省外企业与当地国资公司、本地企业共同成立的云南宁小豆咖啡科技公司已入驻,日产16000包的全自动挂耳咖啡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共连接其他咖企及合作社15家,与300多户咖农形成利益联结。

“我们着力在提高咖啡精品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两率’上下功夫。”宁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实现咖啡产量1.13万吨,生产精制咖啡豆5040吨,精深加工率提升至44.6%。



“咖啡要做优前端,提高种植精品率。”王宁在与当地干部、企业负责人探讨时表示,要支持以农户、村集体为主进行脱壳加工,鼓励参与烘焙等后续环节,让农户、集体、企业和地方都有更合理更可持续的增值分配,共同做大产业,促进共同富裕。


记者观察

从一片林子到一片叶子,再到一颗豆子。林、茶、咖——这是普洱市的资源优势所在、发展底气所在,也是“共建美好家园”的途径所在。


普洱资源多元多样,又有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经验的近水楼台。当地要抓住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等关键,探索更多、更有效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各方利益联结更为稳固,将“无处不在”的资源变成群众增收的资产,把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进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回答好“云茶之问”“云咖之问”,让千年茶韵、一城咖香更加彰显,让“共建美好家园”的“含绿量”更加充盈。




一院一企一村  透视为民造福

04
边疆现代化建设,民生为大。

墨江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投入使用不久,在上海10名专家“组团式”医疗帮扶下,硬件环境与人才支撑相得益彰。




邓漾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现任墨江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介绍,通过“传、帮、带、教”,普外科开展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2项新技术,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科、消化内科、五官科、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等科室同步开展、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新技术。


“加速医疗技术平移,取得良好‘帮扶’效果。”邓漾进一步表示,将推行全链式工作方法,推动癌症等疾病早筛、早查、早治。

数据显示,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2023年8月15日至2024年8月31日,墨江县人民医院门诊量与同期相比增长15.9%;手术台次增长21.4%;外转患者下降23.6%;没有出现医务人员流失情况。

“上海医疗队不远千里到云南开展帮扶,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实践。”王宁对帮扶成效十分赞许,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组团式”帮扶,打造边疆民族地区“带不走的医疗队”。
05
医疗技术要留在云南,农特产品要走出云南。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墨江的交通环境大为改观。金源鸿餐饮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食材配送、加工的企业,在看到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后,加快在云南布局。



企业投资建设的墨江标准化净菜加工中心,于2023年11月底投产,现已实现产值超亿元。“我们以紫米、紫玉米产业为核心,打造‘紫色品牌’,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西双版纳云上良品董事长王丽娜介绍,公司将聚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联动模式,努力实现助农增收、政府放心、客户实惠和企业受益的多赢局面。

“领导干部要带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王宁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后表示,要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更好促就业稳增长。
06
共建美好家园,重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在变“土”为金。



位于墨江县联珠镇碧溪村西南角的曼海村民小组,聚居着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行走其间,村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

“我们的经验是,盘活资产变村寨为经营场所、用活优势变资源为经营产品、激活动力变农民为经营主体。”碧溪村党总支书记胡其岗以“三活三变”总结乡村之变。

如何变?创新思路是关键。

“85后”熊楷曾在云南上学,2019年至今,他用5年时间完成了20个村寨的设计、建设、运营,作为曼海项目的“操盘手”,他很喜欢“乡村CEO”这个称谓。思路之变,正是由他而起。



“调研后我们发现,曼海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但人居环境基础薄弱,有20余栋用房闲置。”熊楷团队研究后提出,以民族文化为纽带,按照“美丽村庄+创业部落+非遗研学中心”的思路,采取“边招商、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打造乡村微文旅综合体。

记者注意到,所谓“微文旅综合体”,既体现在对当地原有建筑风貌的“微改造”上,也体现在不搞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微投入”上。当地以“四方联动”的形式成立公司,负责曼海项目整体运营——村集体将可经营性设施租金折价入股、佰村相见乡村商业运营管理公司以策划和运营服务费折价入股、村民投工投物折价入股、社会投资方以资金入股。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2023年6月15日,项目启动建设,2024年6月建成。如今,曾经废弃的烟房、广场变为民宿、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田园会客中心等场所;游客可以在此亲身感受各个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独特的乡村生活。

“我们的品牌定位是‘云南乡村生活朗读者’。如今,村民化身经营主体,努力学手艺、公平抽摊位、诚信搞经营、共同护环境。”熊楷介绍,62户村民中有45户常住,常态化开展经营的有20户,项目运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3户返乡创业,实现了项目建设与乡村发展的有机融合,各民族也在共同发展中更加友爱、团结。



“国庆将至,我们的口号是,干干净净迎国庆,大大方方待客人!”熊楷对迎接客流高峰充满信心。

“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寨是云南最富集的文旅资源。”王宁在充分肯定曼海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后指出,要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引培一批乡村振兴人才,以先进理念、模式、业态整合乡村资源,结成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把广大农村日用而不觉的资源变成资产资本,变成群众、村集体的收益。


记者观察

一所医院,因为沪滇协作,让群众不再跨越地域看病就医;一家企业,因为交通区位,让农特产品加速外销外运;一座村庄,因为全面振兴,让曾经外出的群众重回故乡——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出鲜明的讯息——团结,是不变的誓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都是收信人”。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凝心聚力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七彩云端 ”客户端  “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罗成臻

编审:吴谨江
监审:杨   程











































©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镇沅发布
镇沅对外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