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为什么身在城市的人,都喜欢那些农家小院

健康   2025-01-01 00:10   四川  

为什么那么身在城市的人,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那些并不豪华的农家小院?有人说,因为院子让人放松、享受,有独处的欢乐,它像一个“存在”告诉了“我们是谁”,告诉了我们生活美好的样子。

过去,年轻人大都向往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头也不回地背起行囊,便远走他乡。特别是过去的农村孩子为了跳出“农”门,考了一年又一年,总想通过读书离开农村。因为,那时候的农村很苦,吃不好,穿不好,没有钱。

到了城市,上了年纪,退休了,在经历岁月沧桑,尘世洗礼之后,却向往起一处没有喧嚣,没有浮华的清之地空旷的田野,徐徐的清风,袅袅的炊烟,潺潺的溪流,蔼蔼的烟雾,和那一座座镶嵌在乡野间的农家小院。

院子,是印在众多中国人心上的烙印。生来就有,挥之不去。

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苏东坡“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我们汲取了众多文人墨客笔下关于庭院文化的养分,滋养了内心的院落情怀。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里面第一篇就是《花园》,四季风物,虫鱼鸟兽,是汪老童年时代最温情的记忆,难怪汪老说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读鲁迅的《百草园》,知道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和伏在菜花上的黄蜂,家里少有打理,野草生长得乱蓬蓬的,但小鲁迅喜欢到那里玩。

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发现他的小院有一棵槐树,秋天早晨起来,泡一杯浓茶,向院子一坐,看一看天色,听一听训鸽的飞声,便觉得没有辜负秋天的美意。

不管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是名人,还是百姓,都希望一种简单朴素的晚年

找一处清静小院,最好屋后有山怀抱,院前有小溪缠绕。在院里能听得水声汩汩,风来,能听见竹林幽幽瑟瑟。

在院里种些花草,栽些蔬果,随性而来,随性而去。不占用太多精力和时间,一切追寻自然的状态,花开则喜败则扫,不刻意,不强求,不迎合,一如自己对余生的态度。

再养几只鸡鹅,还要养一条狗,养一只猫。每天早上,喂过鸡鹅后,就让它们去玩,天黑自己会回窝。要是生蛋了,也会在窝里生完了,咯咯哒地叫几回,像是在邀功,要是不给吃食,也只有自讨没趣地出去找虫子吃。

养一条狗,养久了,感觉像养了条跟屁虫,你到哪,它就摇着尾巴跟到哪,不过饭后田间散步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伴,但也要稍微管着点,不然在庄稼里撒泼打滚可就坏了。

不知道猫是真懒,还是懒得搭理你。你在院里晒太阳,它也在边上晒太阳打盹,要是不出点动静,半天都没反应,睡得比人还沉。平常日子,也不见它踪影,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反正也没见逮着老鼠回来。

有了院子,养些小动物是很方便的,相互做个伴,日子也欢腾起来。朋友来了,更是充满了生机。有摇尾巴迎接的,有见生人躲起来的,还有碰到傍晚时分咯咯嘎嘎回来的。

在这样的背景里,与老友喝茶怀旧,轻装上阵,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这不同于在城市里,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周遭都是匆忙来去的身影,让人觉得与朋友的会面,像是笼罩着一层被生活所迫的阴霾。

在这里则不同,虽然有动物不时的叫声,有邻家的喊声,有锅碗瓢盆的铛铛声,还有雨打屋檐声、风吹树林声、雪压竹枝声……

这些声音才是生活的原音,是屏蔽掉城市喧嚣后的声音,能让人踏实地沐浴着生活的气息,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有了院子,在院里,有花有草,有鸡有鹅,有茶有酒,有闲有友。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

人生归去来,蓦然回首才发觉,繁华落尽是平淡,喧嚣过后是简静。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私家菜园订制、农房租赁,加微信xhgzwx1成为开放型、移动式、自助化“田园养老社区”的社区会员,定能达成所愿。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我们对文章的观点保持中立;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点击“田园养老社区”关注本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田园养老社区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随四季色泽的自然变换,在移动中优雅地变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