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文化引擎。
自入选中组部、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以来,直溪镇新河村紧抓机遇,沟通建强“党建链”、夯实“治理链”、赋能“产业链”,进一步凝聚力量,深挖资源、激活动能,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赋能基层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为建好建强党群服务阵地,直溪镇新河村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新河村便民服务站、乡村大礼堂、蔡冬生工作室、红色宣讲站、龙城红色驿站等功能室,着力打造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修缮提升红色遗址,升级改造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修缮潘家墩兵工厂,新建新河红色长廊,深度挖掘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以沉浸式、研学式课堂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干事激情,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筑牢“压舱石”。凭借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和第七轮结对帮扶契机,推动各类资源向新河村倾斜,全面增强村级战斗力。与小红妈爱心社共同成立小红妈爱心党支部,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凝聚起强化基层治理、共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直溪镇新河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网格赋能基层治理,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制订《直溪镇新河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实施方案》,打造“星火耀新河”党建品牌,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持续推广“好邻居茶社”“有事好商量议事厅”等经验做法,打造新河“党建小院”,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强化党员积分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聚合效应”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并推行新河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推动“积分+奖励”落实落地,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干群参与”的治理新格局,促进环境共治、村庄和谐,真正让基层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小网格”推动“大治理”,“好环境”见证“大民生”。为持续推动村内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直溪镇新河村编制红色美丽村庄、省级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绿美村庄“四村同创”工作规划,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拥军模范广场建设、村庄绿化布置、农桥改造等项目,成功创建省、市两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同时,深化“最美庭院”建设工作,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针对陶蔡线沿线6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提升方案,完成景墙建设、花坛施工、健身器材安装及外墙出新。
资源是乡村得天独厚的发展禀赋,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关键一项就是利用好禀赋,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近年来,直溪镇新河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以红色精神推动产业发展,为基层治理筑牢发展根基。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掘红香芋、大蒜头等特色农产品价值,聚焦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引进中药材茅苍术种植项目,第一期面积为12亩,探索“村企联建+特色产业+农户参与”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拆除畜禽养殖大棚44亩,引进反季蓝莓大棚盆栽种植项目。探索红绿融合发展,结合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潘家墩兵工厂等红色遗址及老槐树、望仙桥等文化载体,绘制红色文旅骑行环线,提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承接物业保洁和日常管护服务方式,与企业合作共建“渔光一体”项目,以绿色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直溪镇新河村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汲取红色基因中的奋进力量,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断深化基层治理能力,探索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治理之路,绘就善治新河画卷。
通讯员:于晓芸 李坚
编辑:王晨曦
初审:刘沁怡
审核:陆洋吉 吴文婷
终审:谭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