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连下几十道诏命,哥舒翰无奈只得带着18万大军茫然出关,最后多少人活着?

历史   2024-06-16 16:26   山西  
公元756年夏天,唐玄宗派出了几十伙传诏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十分悲痛,只得带着18万大军茫然出关。
 
他不知道这场战争要如何打,也不知道要如何把扭转这个必输的局面。
 
本来,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受命来到潼关,他一到,就立即安排人修筑高垒,挖战壕,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
 
安禄山的燕军在潼关连攻数月都不能取得丝毫进展,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又连连大捷,局面一片大好。
 
只要坚持守住潼关,安禄山久攻不下,必定会军心不稳,离平定安史之乱也就不远了。
 
可就在这时,大唐内部却开始了内斗。
 
宠臣杨国忠和哥舒翰不合,杨国忠时常追随在唐玄宗左右,利用自己的职位之变,假意给唐玄宗传递了一个情报——潼关之外,安禄山的前锋兵力不足,只有四千,还是一群老弱残兵。
 
得到了这个消息,唐玄宗为了能够早日平定叛乱,于是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敌。
 
哥舒翰接到命令后,赶紧给唐玄宗写了奏折,陈述了出关的弊端,郭子仪和李光弼也赶快上禀唐玄宗,希望能够稳守潼关。
 
但是,此时的杨国忠十分害怕哥舒翰会置他于死地,不断地在玄宗面前吹耳旁风。
 
于是唐玄宗连下几十道诏命,就是命令哥舒翰出关。
 
哥舒翰知道,如果他不出关 ,那么他的命运就会向高仙芝和封常清一样,死在一纸诏命下。
 
但如果他出关,面临的就是潼关失守,燕军能够从潼关长驱直入,无险可守,京师不保。
 
面对两难的境地,哥舒翰还是痛哭着,带着18万大军出发了。
 
三天后,哥舒翰到达了灵宝,此地道路狭窄,士兵们根本不可能按照阵型排开通过,因为人多,还有瘀堵的情况。
 
哥舒翰不想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逼叛军来到入口处决战,但是这个办法需要时间筹划和酝酿,杨国忠和唐玄宗不给他这个时间,他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去。
 
哥舒翰明知局势不利,但又不得不进去,所以很小心谨慎,他将士兵分成了三队,五万人做前锋,十万人为中锋,余下的三万人不进隘口,随他渡黄河。
 
前锋进了隘口,就等于进了叛军的圈套,落石、着火的草车齐齐攻来,哥舒翰手下的士兵施展不开,手中的武器反而伤了大量的战友。
 
火烟迷了眼,一阵喊杀声,后面的射箭,前面的挥舞兵器,大家都在自相残杀却不自知。
 
后面的十万大军看着前锋全军覆没,立刻军心涣散,死得死逃的逃,人挤人,更多的是被挤掉在了河里被淹死了。
 
就连哥舒翰身边的三万人也被吓坏了,四散奔逃。
 
一天不到,哥舒翰手中的18万大军就没了,哥舒翰欲哭无泪。
 
哥舒翰带着百多名亲兵往潼关跑去,沿路的逃兵也向着潼关跑。
 
哥舒翰上任以来挖的深壕成了唐军的埋骨之地,深壕被士兵们填满了。
 
活着回来的士兵仅仅有八千人,哥舒翰知道,靠着这点人,根本不可能守住潼关,只得又继续向前跑。
 
眼看就要到京城了,不能再跑了,哥舒翰调转马头,准备收编沿路的散兵反抗叛军,可是,士兵们不干,还瞒着哥舒翰,将哥舒翰绑了,送给叛军,以求活命。
 
就这样,天险潼关,兵家必争之地潼关到了叛军手中。
 
哥舒翰也成了安禄山的阶下之囚,即使他摇尾乞求、变节投敌,也没有保住性命,反而还落下了骂名。
 
但哥舒翰的悲剧,潼关失守的悲剧,其实不能只让哥舒翰来背。唐玄宗和杨国忠才是罪魁祸首。
 
只是因为哥舒翰的变节,冲淡了唐玄宗和杨国忠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决定。
 
但错了就是错了,定会付出代价!不论是唐玄宗还是杨国忠,又或者是哥舒翰,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end---

往期推荐:





12岁小红军在被土匪枪杀时,提了一个要求,土匪头目听后,不仅没杀他,还给了他一些钱


1917年毛主席到寺庙留宿,老方丈留下2个预言,日后实现了吗?

姑娘聊历史
以前是账房先生,现在是野生文史博主。阅读历史故事,建立对世界更清晰的认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