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预防方案研究

学术   2024-10-31 17:03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选择关注| 点击右上角“···” → 选择“设为星标  ”


"温故知新"栏目将定期发送杂志往期刊出文章,便于读者在微信平台回顾经典文章,从而推陈出新,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灵感。
本文发表于《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年第6期
引用格式:刘敬,王琪,陈妍华,等.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预防方案研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06):408-411.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06.06.014

相关推荐 

1、温故知新|颅内出血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2、病例报告|胎儿反复脑实质出血及囊性脑白质软化灶形成生后确诊为COL4A1基因突变1例
3、温故知新|妊娠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敬   王琪   陈妍华   朱立春   赵金辉   秦桂莲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基金资助项目(03JL42) 
作者单位:10002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刘敬、王琪、赵金辉);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陈妍华、朱立春、秦桂莲) 







【摘 要】


目的    研究能够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的可行性简便方案,以期减少死亡和伤残,改善早产儿预后。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在两院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儿,使用地塞米松、 Vitk1 和苯巴比妥钠预防 PIVH,以探讨他们对降低早产儿 PIVH 发生率的疗效。

结果    产前母亲 应用单疗程地塞米松组早产儿总的 PIVH 发生率和重度PIVH 发生率分别为54.0%和11.1%,应用 两疗程地塞米松组为51.4%和12.9%,产前母亲应用 Vitk1 组为42.5%和5.0%,产前母亲联合应用 地塞米松+Vitk1 组为31.8%和2.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2%和18.4%。产后婴儿应用苯巴 比妥钠组重度 PIVH 少于对照组(χ 2=4.04,P=0.044),但 PIVH 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15.10,P=0.004)。 

结论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Vitk1 和地塞米松+Vitk均能降低早产儿 PIVH 发生率,但以应用地塞米松+Vitk1 疗效最好。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虽不能降低早产儿 PIVH 发生率,但可减轻出血程度及防止出血轻度向重度转化。故认为产前母亲应用地塞米松+Vitk1,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是降低早产儿 PIVH 发生率及减轻出血程度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婴儿,早产;脑出血;地塞米松;维生素 K1;苯巴比妥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是早产儿常见颅内疾病,发生率高达55%以上[1,2],严重危害早产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至今仍缺乏简便有效的预防措施。既往认为轻度颅内出血多数预后良好而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近期有随访调查发现即使是轻度出血, 患儿在学龄期和青春期仍可有脑瘫、智力落后等明显的预后不良表现[3],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本研究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和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及 其所生婴儿,使用不同方法预防 PIVH,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凡有早产高危因素在两家医院住院并分娩的孕妇所产胎龄<35周、 并于生后1周内作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列为观察 对象,共计304例,男161例,女143例,胎龄27~ 34.6周,出生体重950~3550g。 
二、方法
 1. 临床分组:(1)产前预防组:在观察期内凡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分为四组:①产前母亲应用 Vitk1 组早产儿40例:于分娩前给予孕妇 Vitk110mg静 注或肌注,每天1次,连用2~7d;②产前母亲应用单疗程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早产儿63 例:孕妇在分娩前24h给予 Dex10mg静脉点滴1 次;③产前母亲应用两疗程 Dex组早产儿70例:孕妇在分娩前给予 Dex10 mg静脉点滴,每天1次, 24h后重复1次,最后1次应用与分娩间隔24h以 上;④产前母亲联合应用 Dex+Vitk1 组早产儿44 例:其中应用单疗程 Dex20例,两疗程 Dex24例, 因单疗程与两疗程 Dex疗效无差异,故未再分成亚组,Vitk1 的用法同前。(2)产后预防组早产儿 40 例:产前未采取预防措施,婴儿于生后3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静注,负荷量 20 mg/kg,维持量 5mg/(kg·d),连用3~5d,负荷量与维持量均分为2次间隔12h给予。(3)对照组早产儿87例,产前及婴儿出生后均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围产期合并症如妊高征、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胎龄、 出生体重等具有可比性。
  2. 头颅超声检查:各组早产儿均于生后1周内 作头颅超声检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出血程度及进 展情况。根据国际通用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将早产儿 PIVH 分为Ⅳ级,其中Ⅰ级、Ⅱ级为轻度出血,Ⅲ级、Ⅳ级为重度出血。使用仪器为 New Philips 5500型和 GELogiq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7.5MHz,由专人操作。 
三、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 Statistic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췍x±s)表示, 应用χ 2 检验对组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 

结 果 
一、产前用药对早产儿PIVH 的预防作用
产前不同预防方案对早产儿 PIVH 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比较产前母亲应用 Dex、Vitk1 和联合 Dex+Vitk1 均能够降低早产 儿 PIVH 发生率,但以产前母亲应用 Dex+Vitk1 疗效最好 (χ2 =15.10,P =0.004);同时,重度 PIVH 发生率亦降低(χ2 =9.527,P=0.049)。但单疗程 Dex与两疗程Dex组总 PIVH 发生率(χ 2= 0.086,P=0.770)及重度 PIVH 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6,P=0.757)。 


二、单疗程与两疗程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呼吸窘 迫综合征的影响 
产前使用单疗程地塞米松者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为 12.7%,使用两疗程地塞米松者为11.4%,Dex+ Vitk1 组为11.4%,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65,P=0.968)。Vitk1 组 RDS 的发生率为 22.5%,对照组为20.7%,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χ 2=0.061,P=0.804)。但使用地塞米松者 RDS 的 发生率 (11.9%)显 著 低 于 未使用者 (21.3%)(χ 2=4.909,P=0.027)。提示产前应用 Dex可降低早产儿 RDS发生率,但单疗程 Dex与两疗程 Dex具有相似的疗效。
 三、产后应用苯巴比妥钠对早产儿 PIVH 的预防价值 
苯巴比妥钠组早产儿 PIVH 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361, P=0.548)。但重度PIVH 在苯巴比妥钠组仅2例 (5%),其中1例由Ⅱ级出血发展而来,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18.4%)(χ 2 =4.04,P=0.044),其中 10例分别由Ⅰ级、Ⅱ级出血发展而来。本研究中, 虽有个别婴儿有轻度嗜睡表现,但无明显呼吸抑制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 

讨 论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 但其生存质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早 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是当前围产医学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前母亲应用地塞米松、Vitk1 和地塞米松+Vitk1 均可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重度出血也明显减少,但以产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 Vitk1 效果最好。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已有多年的历史,并取得很好的疗效[4,5]。FiguerasAloy等[6]最近完成的一项涉及2448例胎龄为23~ 28周的极早早产儿的多中心研究证实,产前整疗程糖皮质激素(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在24h以上或最后一次应用至分娩的时间在1 周内)治疗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与多囊脑软化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降低存活者慢性肺疾病发生率,而部分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至分娩的时间间隔不足24h或最后一次应用至分娩的时间超过1周)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早产儿的死亡率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 果也表明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胎龄<35周)PIVH 及重度 PIVH 的发生率,与其能够预防早产儿 RDS发生及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有关。 
近年来,有关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存在对母儿的不利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对婴儿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引起低出生体重和头围缩小等,但这些 副作用主要发生于产前多疗程(≥3 个疗程)使用者,而单疗程应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副作用;而且在降 低早产儿 RDS与PIVH 发生率方面,单疗程与多疗 程应用效果无明显差异[7,8]。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产前使用单疗程与两疗程地塞米松在降低早产 PIVH 和 RDS发生率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因此, 为避免产前多次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建议单疗程使用。
产前应用 Vitk1 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防作用曾存在争议。Pomerance [9]、Morales [10] 与 Kazzi 等[11]曾分别报道了关于产前应用 Vitk1 预防早产 儿 PIVH 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应用 Vitk1 可降低早产儿 PIVH 的发生率并减轻出血程度,与 Promeance与 Morales等的结论一致。而 Kazzi的结果则未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应用 Vitk1 组早产儿 的凝血状态没有改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程度亦未下降或减轻。可能与病例选择标准、Vitk1 使用 时机及疗程、孕妇及婴儿的围产期合并症等的差异均有关,其中 Vitk1 的使用时机尤为重要。虽然 Vitk1 能够顺利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在分娩前 35min至数小时给母亲注射 Vitk1 即能够使婴儿体内血浆 Vitk1 水平升高数倍[12]。但为保证 Vitk1 到 达早产婴儿体内后能够合成足够量的凝血因子以发挥凝血止血作用,必须保证孕母产前注射 Vitk1 至 胎儿分娩有足够长的时间间隔。早期对新生儿的研究认为此时间不短于4h即可[13],但由于早产儿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不足,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低下, 虽然在分娩前数小时内给予母亲注射 Vitk1 即可显著提高婴儿血浆内 Vitk1 水平,但婴儿体内凝血因子活性并没有明显升高[12]。本研究中,此时间间隔 在24h以上,故使早产儿血浆 Vitk依赖因子活性显 著升高,PIVH 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4]。 
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产后预防,研究较多的是在婴儿出生后注射苯巴比妥钠,认为可降低脑代谢率,增加钠的主动转运和细胞膜 ATP酶活性,防 止和减轻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血流供应,并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因而对降低早产儿 PIVH 有一定作用。但多 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注射苯巴比妥钠不能降低早产儿 PIVH 发生率,且有增加机械 通气几率的可能,因此不推荐用于早产儿颅内出血 的预防[15]。国内有学者经过9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苯巴比妥不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但重度出血发生率及由轻度出血转化为重度出血者 减少[16]。传统的方法是在婴儿出生后6h内给药,然而,由于早产儿颅内出血可能发生的更早,为减少用药时间可能偏迟而对疗效的影响,本研究将苯巴比妥钠的给予时间提早至婴儿出生后3h内,虽然早产儿颅内出血总的发生率没有降低,但可减轻出血程度及防止轻度出血进一步发展和加重。故认为苯 巴比妥钠在早产儿的应用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且常规剂量的苯巴比妥钠不会严重抑制婴儿呼吸以致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总之,本研究探讨了能够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产前应用地塞米松、Vitk1 和地塞米松+Vitk1 均有一定疗 效,但以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 Vitk1 效果最好;婴儿出生后应用苯巴比妥钠可减少重度出血的发生及减少轻度出血转化为重度出血。因此,建议在临床上采取以下方案:分娩前给予母亲应用地塞米松 + Vitk1,婴儿(胎龄<35周的早产儿)出生后可考虑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从而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早 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减轻出血程度, 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本平台学术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除非特别声明,发送的所有内容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译文或摘译类文章,详细内容请参照原文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