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实践基地,是学子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演练场,是创新思维与实战技能碰撞的火花源。2024年,学校累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0余家,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省字号”荣誉称号,依托产业学院,开设了用友·新道数智金融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实验班、华住英才班、数字造价特色班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验班。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推动学生实习实训“质”“效”双提升。
会计学院:
携手深化产教融合
共筑高质量实践教学新基石
2024年,会计学院积极建设并推广高质量实践基地,与大连地区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新增了14家优质实践基地,并深入走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辉山乳业、恒力石化等知名企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会计学院与大连优政博惠集团联合建立的“大连博财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为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包括实地参观认知实习、真账真税申报专业实习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的账务处理、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任务,直观认识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该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学院:校政企携手
以金融文化“浇灌”人才成长
2024年,经济学院与大连市钱币学会、华夏银行大连分行大连市反洗钱宣教基地、紫金天风期货总部、东方财富集团进行了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共同打造出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平台。
经济学院以教育基地为载体,与大连市钱币学会开展合作,深入挖掘丰富的货币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打造出了一流教育基地品牌。“金融文化教育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我校在金融类专业教育及反洗钱宣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院与华夏银行大连分行携手合作,推广金融知识,探索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模式,培养金融领域人才。整合校企资源,以数字金融产业为依托,为我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商学院:
产教融合育英才 协同发展谱新篇
2024年,商学院大力推进实践基地建设,新增3个高质量实践基地,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力。商学院依托阿里、贝壳等企业,立足区域,服务商业领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省级产业学院,如阿里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提升学生数字贸易素养;贝壳数字新居住产业学院招生多届,携手企业全方位育人。
商学院与企业深度携手,举办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大连自贸片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共研特色课程体系,组织教师访企、学生调研、企业导师入校指导等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众多学生实习表现优异,获企业高度认可,有力推动学院实践教学蓬勃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商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大连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实习生张东杰京南事业部表彰会现场
大连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优秀实习生 张东杰
大连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优秀实习生 任晓雯
大连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优秀实习生 裴佳莹
贝壳数字新居住产业学院校企教师
带领2022级菁英班学生共同开展拓展实践学习活动
贝壳数字新居住产业学院
开展第二届“数字化新居住产业学院走入
贝壳(北京总部)”活动
(2024年5月21日至5月24日)
管理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新典范 打造实践发展新高地
2024年,管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方面成效显著。学院加入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为副理事长单位,与顺丰速运合作推出“未来之星”订单班,提供定制化人才培养。
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未来之星”顺丰物流订单班开班仪式
同时,与海青岛街道、大连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助力学生就业。
海青岛街道实习基地签约与授牌
我校学生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
学院与广联达科技创办数字造价产业学院,签订数字造价特色班,与华住酒店集团继续深化酒店管理产业学院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实践发展新高地。
数字造价特色班开班仪式
文法学院:校企联动
共创高质量实践基地
2024年,文法学院共新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与5家企业签订专项合作协议,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积极参与大连新大街文化传媒公司项目中,获得了全方位的技能锻炼平台;帆书大连运营中心则引入AI共学营,采用翻转式学习方法,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开拓数字阅读的新路径。校企合作创作书籍、开设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产教融合新实践:用友•新道
数智金融产业学院助力学生技能提升
北京神脑咨询有限公司CEO
陈卫星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2024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用友•新道数智金融产业学院获批为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校现代产业学院,获批了全国工商联人才服务中心“大连中小企业数智化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项目,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产教融合发展论坛。
学院深入产教融合,促进学生实习实训。以大数据与信息管理系为例,在校外导师北京神脑咨询有限公司CEO陈卫星带领同学们深入PolarDB数据库实战,通过大连智捷企业管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训指导,让学生们在企业环境中锤炼技能。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王欢通过电商与金融数据分析项目,利用“用友大数据分析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王欢
带领学生进行电商与金融数据分析项目实践
学生到大连智捷企业管理
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实习答辩
数字化应用学院:
创新实践模式 深化校企融合
2024年,数字化应用学院围绕“百企行”系列计划,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依托“财智启航,百企计划”“‘建’业于实,‘筑’梦于新、‘英’趣职场,‘语’启未来及‘实践启智,经贸逐梦’”等实践活动,学院累计组织师生走访企业和机构超过30次,合作企业覆盖物流、金融、互联网、酒店管理等10余个行业领域,参访企业包括华润(大连)医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单位。
学院共举办校企交流讲座15场次,实地调研如大连悦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及亿达河口湾沁园建设项目等多个实践基地,师生参与超500人次。通过系列活动,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前沿,实践教学内容涵盖企业经营管理、行业动态分析及产教融合新模式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持理论实践并举
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为聚焦资源协同,提升实践活动育人实效,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与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关向应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科小学5个单位签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先后组织师生赴实践教学基地和红色场馆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10次,累计覆盖900余人次。同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系列实践活动,与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开展大型布展活动,共布展80块展板,1000余名师生参观了展览。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科小学、湾里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3次,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小学课堂,请中小学学生迈入大学校门,体验学校的场馆文化等,累计覆盖师生200余名。
公共教学部:
以美促劳 以劳育美 美劳共融 赋能乡村
2024年,公共教学部与瓦房店市小屯村、瓦房店市八里现代化新型农业生态园、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三地共建大连财经学院劳动教育、大学美育校外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学院:
孵化创新梦想,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创新创业学院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基地1个,组织学生前往各类企业开展“职引向未来 青春创客行”活动11次,参与学生总计304人。
创新创业学院与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双方在技术对接、成果转化、投融资、资源共享、科技咨询及学生培养六方面将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今后,创新创业学院将持续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产业对接机会,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财经人才,为产教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体育教学部:
全新项目融学于趣,专业实践化教于心
2024年,我校成为大连市龙舟运动协会龙舟教学实践训练基地,体育教学部组建校级龙舟队在国家级、省市级龙舟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暨U系列龙舟赛U23系列女子组奖项一等奖;获得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重庆·开州汉丰湖高校龙舟邀请赛高校组奖项优秀奖;获得2024年大连市第三届“茅台王子杯”端午龙舟挑战赛高校组第一名。
体育教学部将注重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深耕校园体育文化,有力推动学生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加强校政企合作,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为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来源 | 教务处 会计学院 经济学院 商学院 管理学院 文法学院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数字化应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教学部 创新创业学院 体育教学部
图片来源 | 教务处 会计学院 经济学院 商学院 管理学院 文法学院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数字化应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教学部 创新创业学院 体育教学部
编辑 | 孙杰 孙爱宁
编校 | 李琪悦 邹济羽 刘洲
编审 | 宁心语 金昭延 庄宁
监制 | 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