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华: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文摘   2024-12-31 23:10   江苏  

《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12期

刊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华署名文章

《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

发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素是人才。近年来,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机制创新作为纵深推进改革、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一招”,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等关键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构建校地联动、引育并举的

人才集聚机制


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南京积极谋划推进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海内外高端紧缺人才,打造人才集聚新磁场。目前,全市共有全职“两院”院士96人、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125人,累计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近1700人。2023年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占全省75%、全国11.6%。

用好前哨网络优势。布局建设33家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在外建设43家研发机构。在高层次人才集中或是特定领域人才优势明显的地区,整合部门、园区、企业等驻点资源,布局建设人才工作站点网络,选派引才专员,构建内外互通、前站后院的人才导入体系。

用好平台聚才优势。统筹13所“双一流”高校、120多家国家级研发机构资源,打造战略科学家领衔、领军人才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汇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建设,“一事一议”实施团队激励、改革赋权等政策包。发挥第三代半导体、高性能膜材料等重大平台功能,形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优势。

用好以才引才优势。发挥在宁院士、领军人才影响力号召力,分产业领域建设“荐才专家库”。用好南京400万校友资源,常态化对接高校校友会等“引才枢纽”,做好目标人才、关键人才的跟踪掌握和提前介入。

构建供需匹配、双向贯通的

产才融合机制


南京坚持以人才链牵引“四链融合”,制定实施“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既从产业需求侧出发,引导人才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又注重从人才供给侧出发,开展“有组织的创新、有方向的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人才创办企业中,185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22家迈入独角兽和瞪羚“俱乐部”、68家挂牌上市。全市建有10个国家和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去年获评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坚持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组织实施“U35强基”项目,面向科技前沿开展有组织的原创研究,带动形成高水平创新成果。研究制定技术经理人集聚发展若干措施,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分中心,市场化选聘专业人才,组建科技镇长团、科技人才专员“两支队伍”,联系对接17个高校转化服务分中心和省产研院。分领域实施创新型企业家梯队培育工程,推动资本、技术、成果有效对接。

坚持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以高校顶尖专家为主导,依托科技领军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组建59个人才攻关联合体、创新联合体。引导园区在高校设立地方奖学金,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承接横向课题。统筹高校、企业各自优势,联合打造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研究解决共性难题,培养输送产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坚持以人才链聚拢资金链。建立规模20亿元人才创新母基金,真正投人才投初创,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形成“人才基金投早期、科创基金投成长、产业基金投加速”的接续支持体系。用好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机遇,创新“科技贷”“人才贷”等金融服务,探索“人才保”“创新保”等特色产品。完善“拨投结合”投入机制,创新国资投入与项目股权阶段转化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才尽其用的

激励保障机制


深入把握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契机,南京把改革的方向聚焦到人才“关键小事”,持续优化服务生态,营造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的机制环境。

进一步向主体授权,破除机制壁垒。市级重点人才项目、配套服务等,面向“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切分下放,给予充分自主权。赋予顶尖人才举荐权,鼓励招引组建重大创新团队,专班化给予保障。支持“双聘”等柔性引才用才,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推广紫金山实验室“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全周期评价模式。

进一步为人才松绑,激发内生动力。深化科教界“唯帽子”问题治理,创新人才评审、评价方式,面向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开展“免评即享”“一评多用”“破格推荐”,推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产业计划相衔接。着眼青年人才长周期培养,遴选给予最长9年300万元接续支持。建立“大赛选才”“揭榜挂帅”新机制,以实绩贡献论英雄。

进一步为生态赋能,释放创新动能。改变人才项目“重物轻人”问题,项目经费直接用于人才及团队比重提高到40%。设立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重点保障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锚定高端紧缺人才导入、科技成果转化两大核心任务,加快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在高新区、大学城、科技城布局建设一批科技人才会客厅、“一站式”服务中心。

构建全域协同、系统集成的

党管人才机制


南京锚定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坚持全域理念和大人才观,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下好统筹“一盘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统筹全市资源建设“一院三带五园区四支点”重点区域,构筑人才引领和产业科技创新最活跃地带。及早谋划“十五五”人才规划,与创建国家人才平台结合起来,高效配置资金、项目、基地、载体,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进。

拧好机制“一股绳”。构建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成果转化、核心技术攻关等关键任务,针对性建设专项机制,持续完善市委人才办主任会议、专题会议工作机制。优化人才考核指标,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中,开展人才工作“讲、述、评”,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鲜明导向。

编好服务“一张网”。完善市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强化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进在宁高校,共促人才引育、产学研合作,校地联办南京人才日、千名博士招引周等品牌活动。制定实施院士个性化服务清单,组织学术休假、特约医疗,专项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国防科工一线人才子女入学诉求。优化实施紫金山英才卡,专项制度化解决人才落户安居、通关便利、社会保障等关键小事,持续优化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

来源:紫金山英才


往期精彩回顾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未来五年南京发展宏图!这些跟新区紧密相关

江北党群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新时代南京江北新区党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发展新气象,推动南京江北新区党群工作乘着“互联网+”时代东风,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