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实习队结束杭州地区实习,继续前往乌镇、上海等地开展关于古镇建设与运营、社区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为主题的实习。
Day 6—乌镇
8月27日下午,团队抵达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0公里。属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图1 乌镇西栅
走进乌镇西栅,我们途径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先后参观了茅盾故居、王会悟纪念馆等历史古迹,感受着江南水乡中现代与历史的交织与融合。乌镇由专门旅游公司进行管理,在开发中注重做到避免同质化、避免过度竞争、避免过度商业化,并对内涵不断升级,兴建了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注重软实力提升和旅游产品更新换代,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
Day 7—曹阳新村、曹阳百禧公园、城市更新四处典范
8月28日上午,团队赴上海开展考察社区更新。始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当年一首“红瓦白墙小楼房,我家住在美曹杨”的歌谣,唱出了新村居民令人艳羡的生活,更唱出工人阶级翻身做主的豪情。岁月变迁,小楼日渐老化,由政府牵头在原有的规划基础上修缮老旧居民楼,在保留曹杨新村本身的特色性元素的同时,对建筑进行翻新,加宽户型,建设智能设施,改善居民的住宿和社区生活环境。近年来对标“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的更高目标,新村探索出城市有机更新新路。曹杨新村通过“邻里单元”的理念形成了15分钟生活圈,一个社区内拥有完整的公园、医院、幼儿园、学校、影剧院和菜场等配套设施,其间还有通达的公共交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微型城市”。
图2 曹杨新村大门
高线公园,可以理解为空中铁道公园,起源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地区,其将一个废弃的高架桥改造成了一个带状的绿化道,成为了旧物重建的典范,高线公园的做法也由此流传开来。百禧公园就是上海的“高线公园”,全长800米,由刘宇扬事务所在2021年改造农贸市场而建成。其间高架走廊贯穿始终,并设计了展览空间、儿童娱乐空间、运动空间、阶梯广场等。整个公园分为了上中下三层,K1层是一个半地下的艺术展廊,K2即平面层,有休闲座椅,也有街头篮球场,K3为高空层,已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生活休闲空间和网红打卡地。
图3 曹杨百禧公园
下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城市更新的四个典型范例,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它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午三点,我们实习队到了城市地区更新的第一个典范地点——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所在地原是太平桥旧区,位于市中心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高架桥交汇点,原法租界1914年第三次扩建的旧式里弄住宅。北至太仓路;西至太仓路;南至自忠路;东至黄陂南路。老师讲到,新天地一带以往是租住区,该地当时的石库门建筑保留着原有的居住功能。这里的石库门建筑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上海近代文明,成为了一种象征。石库门建筑文化是近代上海的文化征之一,广泛分布于上海的各个区域。
图4 新天地石库门
早期石库门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采用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并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组合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有中西合璧特色。到了1910年至1930年间,由于早期石库门住宅不适应上海人口剧增的情况,该时期房地产商对建造石库门做了改进,更注重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市民租售需求。使得其总体布局有了明显的总弄、支弄区别,建筑排列更加有序。到了90年代,上海政府想要恢复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便计划将这块区域打造成商业混合区域,到如今成为了城市更新的新地标。这里老师特别提到,上海新天地有三个明显的规模特征:一是原住民基本全部搬走;二是建筑大部分都重新修建装修:三是功能发生完全置换。如今看来,新天地的更新改造是十分成功的。
图5 新天地一角
队伍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地点上升新所。该地位于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其在100年的时间里几经变迁,直到2018年,化身“上生·新所”重磅回归。上升新所主要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组成,占地70多亩,近5万平方米建筑。
图6 上升新所喷泉
图7 海军俱乐部景观游泳池
与新天地不同的是,上生新所不是一个以商业发展为中心的社区,而是成为了文化艺术的汇聚地,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区。上生·新所内的建筑各具特色,每一栋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等待这游客去探索。在这里,老师在做完整体介绍后,让我们自行游览社区的不同区域和建筑,感受其独特的业态。
图8 老师讲解上升新所的背景
随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处城市更新的地点——上海幸福里。幸福里前身是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2015年开始改建,改建成集办公、休闲、娱乐、交流、活动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定位为长宁的社交会客厅。
图9 幸福里入口
老师告诉我们,幸福里改造简单又点睛的一笔就是“拆围墙”,原先橡胶厂是封闭式的,改造后旧厂区两边的院墙和铁门都被完全的拆除了,变成自由开放的出入口。幸福里体量并不大,总面积1.5万方,由左右分布的7座独栋组成,1、2两层都是餐饮、零售、体验等业态,3、4楼则以办公空间为主。幸福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创产业园,幸福里的功能更加融入社区,业态更综合,整合了书店、文创、餐饮、办公、亲子教育、运动等多功能业态,定期举办时尚发布会、新产品展示与定制、创意家居用品、艺术陈列品展览等等活动,提升附加值,比起文创园区更像是社区商业。幸福里的改造是十分成功的,但是老师同时指出,这种工厂改造不见得可以随意复制。由于上海政府鼓励老旧厂区改造为现代服务业,同时其地段、客群、生产条件也就决定了它只能这么干,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行,随意复制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图10 幸福里小喷泉
最后,我们来到了武康路历史文化街区。武康路是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境内南北向道路,位于徐汇区北部,连接了华山路和淮海中路,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武康路的沿线建筑代表了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的顶尖设计水平。初期由外国设计师主导,后来逐渐转为中国建筑师主导。这些建筑集聚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并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图11 武康大楼
老师指出,这里的建筑到如今都保留着当时的建筑特点,让同学在游览时多多留意观察,随后老师宣布就地解散,今日的上海实习结束。通过今天的实地讲解和参观,我们感受到如何利用好如今寸土寸金城市版图中的闲置空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上海的诸多改造更新都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多成功的典范和思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我们上海的实习故事仍然在继续。
Day 8—杨浦滨江、KoKaiStudios、苏河湾万象天地等
8月29上午,我们来到了杨浦滨江,开始了我们上海第二天的实习。回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上海黄浦江畔的杨浦滨江地区逐渐成为工厂云集的繁华地带。沿江地带形成了宽窄不一、条带状分布的独立用地。然而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杨浦滨江面临着从原本的工业岸线向人民的生活岸线转变的需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浦滨江开始城市更新改造的工程项目。
图12 老师介绍杨浦滨江的背景
图13 杨浦滨江一带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黄浦滨江的南部走廊一路向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之丘”,绿之丘位于杨浦滨江南段,原为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始建于1995年,是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其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建立的怡和冷库。它横亘在杨浦滨江边,离水岸只有10余米。在杨浦滨江实施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这座建筑严重阻挡了滨江景观视线,成为项目规划的难题。在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政建设部门反复协商之后,决定保留该建筑并进行改造。在之后的时间里,里面的办公、活动、展览等功能陆续加入,绿之丘从纯景观建筑成为了具有实际功能的体量,也开放给大众,成为于江边的、集城市公共交通、公园绿地、公共服务于一身的建筑综合体。
图14 绿之丘
沿着走廊继续向前,我们还参观了规划展示馆,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人民城市的理念。除此之外还参观了自来水厂,黄埔旧码头等等改造地点。一路上绿树成荫,沿途还设计了众多休憩空间,方便居民停息,这里的众多细节都能体现出城市设计改造的人文关怀。最后在北外滩的黄埔码头我们结束了上午的实习活动,短暂休息后下午我们将继续上海的实习之旅。
下午,我们来到了KoKaiStudios——一个60人左右规模的、充满激情的投身于上海城市更新事业的建筑设计公司。在这里李总为我们开展了专题讲座,分享了KoKaiStudios建立以来,在上海展开的城市更新与新建项目中典型的案例。
李总表示,KoKaiStudios最早从外滩18号开始进行改造与更新,后续进行的多个项目中,大多数为历史遗产保护与改造项目,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城市环境改造、新建环境改造等。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经完成了改革将开放以来城市更新与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的重大任务,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跨越,目前正在不断进行零星细节的持续更新改造。
图15 KoKaiStudios讲座听讲
走出KoKaiStudios,下午17点整,我们集中在了苏河湾万象天地。如果说在喧嚣的城市中心,想要寻求一片宁静,那一定是独有一身气韵的苏河湾万象天地。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畔,是华润万象生活旗下第四座开业的万象天地,项目涵盖了保护性修缮历史建筑群、对上海市区唯一的天后宫进行异地保护,其形态方面特殊性还包含了大面积城市公共绿地——“大尺度”城市公园。
苏河湾万象天地商业部分主要由东里和西里两部分组成,开放式的商业空间与公共式的城市公园交相融合,营造了全新的河滨生活。地上绿地占大面积、大部分商业集中在地下空间让以地面为界的上下空间泾渭分明,不仅与公园环境融合,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商业街区的自然松弛感,巧妙的设计理念,使得苏河湾万象天地不仅形成了短期的打卡热点,还形成了长期的城市精神堡垒。
图16 苏河湾万象天地
最后,我们一路来到洛克·外滩源——酷似曼哈顿的城市名片。洛克·外滩源,是外滩源地区最具城市意义的核心地块之一,在一系列近代保留建筑中,巧妙地置入新建筑与公共空间,通过新与旧的并置,满足现代建筑功能与开放空间的需求,在顺应外滩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环境,使新老呼应、和谐共生的同时,还营造出时尚、浪漫的都市氛围,以一种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形态,建立了协调、平衡的发展关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海城市名片。
在途中,老师强调,作为众多建筑还包含了广场等小细节,洛克·外滩源是单体建筑的改造案例,未来城市精细化发展将持续面临更多的挑战。
图17 洛克·外滩源
Day 9—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8月30日上午10点团队抵达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管内展示资料涵盖了自1931年大上海计划开始,直至最后的2017年至203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期间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不可或缺的作用意义。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之窗”和“上海客厅”,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和未来愿景,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多元化展示方式,让我们在互动体验中深入了解上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同时,也展现了上海在城市建设中所秉持的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
图18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听讲
图19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部
下午,团队集体乘车返回南京。至此,长三角人文地理创新实习宣告圆满结束,本次实习为期9天,从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体验人文气息,感受风土人情,圆满贯彻长三角区域人文情怀,相信通过本次实习,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并且对未来各自的学习生涯带来新的思考。
图文 | 张俊豪 杜东阳 加娜
美编 | 陈欣阅
责编 | 金晓斌 揣小伟 郦天昳 王玮 陈优越
点“在看”,为地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