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怕冷的隐情:一场心与身的诊疗

文化   2024-11-19 18:28   陕西  

杨女士迈进诊室的时候,脸上有着一股寒意。不是天气冷,而是那种长久的倦怠,让人觉得她仿佛从冬天里背回一片阴霾。张教授抬头看了看她,示意坐下,端起脉枕递过去,温声问:“最近怎么样?还怕冷吗?”
她低头搓了搓手,叹了口气:“冷,真是冷,连肚子都凉得慌,吃点凉东西就跑厕所。头发还掉得厉害,我都不敢出门了。”


问诊:一根线牵出两个年头的症结

张教授一边听,一边拿起纸笔,写下几个关键词:“怕冷、腹泻、脱发”。他没有急着开方,而是循着话头问:“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冷的?是从月子里落下的,还是后来发生的事儿?”
“唉,两年前,我情绪不好,觉也睡不着。后来医院说是抑郁症,开了些药,吃了几个月。后来心情好多了,但怕冷的毛病一直在,尤其是去年停了中药后更严重了。”她抬起头,目光带着几分焦虑。
张教授点点头,继续问:“冷是怎么个冷法?哪里冷得厉害?还有别的不舒服吗?”
“胃冷得厉害,总要捂着。人一动就出汗,汗一多,更觉得凉。”杨女士像是在倒苦水,越说越多:“关键是头发掉得厉害,掉得心都凉了。”
张教授沉吟片刻:“冷得像钻骨头里的那种?”
她连连点头。


望诊:身体里的“郁结”在无声诉说

张教授起身,仔细打量她的面色,发现皮肤泛白,眼下微微发青,双手指甲颜色略暗。他指了指她的手:“脱发的地方让我看看。”杨女士小心掀开头发,露出两块光秃秃的头皮,边缘散布着稀疏的毛发。
“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她的舌头颜色淡,舌苔白腻,微微有些齿痕。张教授在心里做了个判断:“这舌像脾虚,舌苔腻又有点寒湿的迹象。”


切诊:脉象里的秘密

张教授按住她的手腕,缓缓感受了一会儿脉象,发现脉沉而弦,有些迟滞。“脉弦说明有气郁,脉沉说明阳气郁滞不达表。问题的关键,不在阳气不足,而在气的运行受阻。”
他放下她的手,叹了口气:“这冷啊,不是阳虚的冷,是气堵住了,阳气出不来。”
杨女士眨了眨眼,有点疑惑:“气堵住了?”
张教授笑了笑,搬出比喻:“就像炉子里火还旺着,可烟囱堵了,热气出不去。你这个火不是灭了,而是路不通。”


辨证:从症状中找到关键线索

张教授总结了一下:“你两年前有过情绪问题,那时候肝气郁结,气机受阻,导致阳气不展。郁结未解,时间一长,脾胃也跟着受累,所以现在出现胃冷腹泻、脱发这些问题。看似是阳虚,其实是郁结。”
他拿起笔,写下诊断:
  • 中医病名:郁证未愈。
  • 症状分析:肝气郁结,疏泄不及,阳气被郁滞在内,导致体表阳气不足而畏寒;脾胃受肝郁牵制,出现胃冷腹泻;气滞血瘀,头发失去濡养而脱落。
  • 治法:疏肝解郁为主,温通阳气为辅,调畅气机,通而则暖。



治疗方案

他开了方子,边写边讲解:“柴胡、香附、陈皮这些是疏肝解郁的,把气机通了;桂枝是通阳气的,配白芍调和营卫,止汗又不伤阴;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让胃寒腹泻的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丹参、郁金活血祛瘀,头发脱落的毛病也能慢慢好转。”


治疗方药及剂量


方名: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桂枝汤加减
  • 柴胡 6克:疏肝解郁,升发阳气。
  • 香附 10克:理气解郁,善治气机不畅。
  • 陈皮 12克:理气健脾,化湿和中。
  • 川芎 6克:活血行气,调畅肝气。
  • 枳壳 15克:宽胸理气,缓解气机郁滞。
  • 白芍 10克:养血柔肝,调和营卫。
  • 桂枝 10克:温通阳气,调和营卫,止汗。
  • 党参 12克:益气健脾,扶助正气。
  • 白术 10克:健脾益气,祛湿和中。
  • 茯苓 15克:利湿健脾,助运化。
  • 炙甘草 6克: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丹参 18克:活血祛瘀,改善头部气血运行。
  • 郁金 10克:活血理气,解郁开窍。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14天。


尾声:炉火渐旺,温暖自来

两周后,杨女士再来复诊时,畏寒的感觉减轻了,胃也不再觉得凉了,脱发的地方开始长出细细的绒毛。她带着久违的笑意,握着张教授的手说:“您说的对,这炉子,是真的通了!”
张教授笑着摇了摇头:“中医治病,不光是看表面,还得从根上找问题。心里的结解开了,身子自然就暖和了。”
从此,她再没有为“怕冷”多花一分冤枉钱,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明白了一个道理:病不一定是虚,也许是堵了。解堵通气,才能让炉火烧得旺,温暖烧得久。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下面这个是每日更新的账号,欢迎关注。

杏林明师学社
学习中医,了解自身,守护家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