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对自己的判断与虚构创造相拉扯时,要敢于去对这个世界下判断,勇于去接近美学之“真”,触碰文学的真实魅力。
——李修文
”
《猛虎下山》固然是李修文回归小说的写作转移,但对人的关注则是其始终不变的底色:“我没有办法写出一个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碰到的有名有姓的人,我明明被他的生活所打动,我明明能够感受到他在那个年代里头的浮沉,但是好像我们的美学或者我们的叙事总是不能清晰有力地呈现出一个我们认识的人。”
“《猛虎下山》它的出发点,就是还是想写出一个有名有姓的人。”尽管促成作家创作这部小说的具体现实因素有很多,但是以人为中心讲好中国本土的故事,仍然构成《猛虎下山》最初也是最有力的来源和动机。因此,这部在李修文脑海中积淀20年之久的小说,或许酝酿在他行走山河大地的无数时刻,但因为内心始终怀有对书写人的悬想和执念,最终完成了这个心愿。
《猛虎下山》这个故事的起源是这些年他去过的许多工业废墟,炼钢厂、炼油厂、机械厂,这些工厂全都荒废了,过去是车间,现在全都荒草丛生,自己回老家的时候,看见好几座山下的工厂也都垮塌了,看上去就好像是鬼魂待的地方。这些工厂,都希望能通过各种改造迎来拯救,事实上没有什么用,最终只能偃旗息鼓。而当年的那批工人,那些承受过痛苦的人们,变成了失踪者,他们都在时代烟尘的笼罩下消失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没能重新站起来。但是,当有机会和他们在一起,听他们像白发宫女一样讲述着前朝旧事,还是能够跟他们深深地共情,原来每个人都携带着一部自己的史诗。
写作之前,李修文专门去了贵州的水城钢铁厂,它是三线时期为了“备战、备荒”建设的,它的形态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和启发,一座深山里的炼钢厂,规模不大,厂区被群山环绕。这是我想象中故事的发生地。他是那种写东西非要找到实证对应的人,哪怕是在写一个虚构的故事。当他开始为写作做准备,去采访时,恨不得要带把尺子,去量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距离,量完了之后,虽然不一定会用得上,但就觉得放心了,这种真实感能驱动自己的讲述。在那里跟很多老工人喝酒聊天,了解了钢厂里那些花花绿绿管子的作用,各个工种与车间之间的生产关系。还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一种身在火热年代的尊严感,这种尊严感历经磨难,但只要他们开始回忆,它就非常明白无误地存在——也许,讲述这种尊严感被磨损,如何被生存和权力异化,如何从第一天起受到挑战,可能正是自己要写的东西。
李修文生活的地方是武汉,曾经也是一座钢城。回到武汉后,他又去当年的老工厂看了,了解了更多工厂生活的细节,比如大部分钢厂初建时的一号高炉都是从东北搬来的,比如炉前工这个工种往往积聚了许多斗勇逞强乃至豪侠似的人物,他又找了一堆厂史资料回去看,大致才算心里有底,开始写这个故事。写作的时候不断翻看在水城钢铁厂拍下的照片,好像一下子就获得了某种天地之灵气,感觉这个故事终于能被他讲述出来了。
可是李修文并不只想写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现实故事,我们中国人在那些灾难、伤痕到来的时刻,他们往往希望或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容身之所。有时候,我们的主人公会变成蝴蝶,有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又会变成孔雀,我们非常善于找到一个替代品,让它去帮助我们,承受和消化这些灾难和伤痕。而自己恰巧又是一个楚人,所谓“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一直浸淫、生长于这种虚实不分,真真假假的文化中,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戏班云集,有河南的豫剧、荆州的花鼓戏、楚剧,甚至有很多秦腔,最早的文学熏陶便是来源于此。深受这些元素的影响,它们也帮助自己去找到一种理解现实、描摹现实的维度。
在李修文的老家,每个人的肚子里都装满了那些神神怪怪的故事,比如说汉江里头来了一条船,船上只渡鬼魂;又比如一个老太太说前两天她的儿子回来给她挑了一担水,其实她的这个儿子早就去世了。这种真真假假、虚实难分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从小生长的背景,所以还是想写一个根植于现实又逸出现实的故事。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给笔下的人物一个正当的、他愿意去待着的位置,这个位置,在我看来,往往是在中国的戏曲、中国的话本、中国的传奇里——无论是多么宏大的话题,多么沉重的灾难,多么确切的结论,老百姓们总能给你说上一段自己的故事,他们也总有一种野史或者戏曲的视角来消解、对抗那种庞大的东西。
因此,李修文找到了那个叙事的中心——一个说书人的位置,来讲述这个故事。那种模糊的叙事伴随着写作的进程,愈发清晰,它承继了一些唐宋传奇和蒲松龄的传统,但是我也想讲述一个活在现代,活在现在的人的故事,而这种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想到了鲁迅,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可能,继续活在我们身边?人生代代无穷己,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每个人都因为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了崭新的自我,我们拥有了“现代性”,可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国民性”,就真的远离我们了吗?当我们从飞机上走下来,当我们从各种商务区谈判桌上走下来,我们真的敢说,你跟阿Q、孔乙己不是一样的人吗?
在写作中,他多次重读鲁迅的小说,发现至少在戏剧冲突意义上,很少写反抗的人——在《猛虎下山》里,自己到底要不要写一个反抗的人,其实一直对自己有困扰:刘丰收是否要黑化,成为一个今天的故事里司空见惯的反抗者,还是让他不停地被动和接受下去,他的行为边界到底在哪里?自己一直难以拿捏。但是最终,觉得自己不是写下一个曹操,一个造世者或者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猛虎下山》
作者:李修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1990年代末为背景,讲述了镇虎山下的炼钢厂正在改制转轨,末位淘汰制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厂的光环黯然逝去,作为炉前工的刘丰收,从前的骄傲与尊严碎了一地。时代的大变局下,生存成为前所未有的危机。一声虎啸,穿透千禧年到来的喧哗,定格在每个人耳中,故事在这一刻走向不可把握的未知。李修文回到历史和记忆的深处,打捞那些有名有姓的普通人,精细的田野调查通过象征、变形的艺术手法转化成一部浓缩时代精神与显影人性幽微的人间戏剧。真真假假、现实与虚幻的错杂形成了一个关于我们存在于世的哲学性隐喻。
这部小说是有性情的文字,是对人性的重新审视,这是和鲁迅非常严肃、认真的对话。
——北京大学教授 陈晓明
小说讲述了人变成了猛虎之后,再来反观这个世界,包括反观过去的自己。《猛虎下山》勾连起了我对作家想象力的好奇和惊喜,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有想法的小说。
——中山大学教授 谢有顺
我想读者在读到刘丰收、马忠乃至张红旗等角色上山打虎的种种疯狂与愚昧时,感受到的一定是笼罩在巨大荒诞感下些许的辛酸与悲凉,而这样一种审美效果则恰是修文自身悲悯心所带来的力量。
——评论家 潘凯雄
这可能就是我理解的,和我想要看到的中国故事。紫烟红星的炼钢炉,和猛虎精怪的黑森林,戏台上的《武松打虎》,和深山里的失意人打虎,肉虎与心虎,真凶与佯醉,对仗,也对照,画意,也诗情。戏台搭在荒野里,分明是苟安,却又如此兴致勃勃,分明是疯魔,却也有条不紊。而写作这场戏的李修文也是这样,权力的缠斗,人心的异化,都硬桥硬马刻画分明,不见半点取巧,每一段独白或对白,却又仿似用“兄弟我”起头的唱念,是悠长的慨叹:欲望猛虎吐出的一口气,如何幻出了如梦如戏的半生。
——小说家 韩松落
《山河袈裟》
作者:李修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山河袈裟》是李修文的首部散文集。作家收录在此书里的文字,大都手写于十年来奔忙的途中: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以上种种,是为他的山河。
他用尽笔墨记录了世间普通人的情感和尊严,他们是:门卫和小贩,修伞的和补锅的,快递员和清洁工,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也有一些篇章,是关于旅游和诗歌,关于戏曲和白日梦。通过写下他们,作家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命运: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
书中收录有《羞于说话之时》《枪挑紫金冠》《每次醒来,你都不在》《阿哥们是孽障的人》《长安陌上无穷树》《青见甘见》《在人间赶路》《鬼故事》等33篇作品,都源自李修文对“人民与美”这两座神祇的膜拜。
“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写出他们的跋涉、困顿、高华与庄严,发现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写作,满怀感动与赞美,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的伦理、美学和情感意义。”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辞
“创作的底气来源于个人的所遇所感”,放手让“自我”去“冒险”,崭新的生命体验会对笔下的词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我与他人生命体验相通之处,感动与沉思发生,诉诸笔端则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参考文献:中国作家网
系列活动第三十一回
❖ 时间:2024年11月13日(周三)15:00(提前半小时签到入场)
❖ 地点:初见知旅共同体2楼(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夏家村街6号)
❖ 主讲嘉宾:李修文(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 学术主持:育邦(诗人、小说家、《雨花》杂志主编)
❖ 活动流程:
1.李修文老师分享个人创作心路历程;
2.育邦老师与李修文老师互动交流;
3.观众现场问答;
4.作家现场签售、留影。
预约咨询
徐老师 025—52663662
15651808397(微信同号)
主讲嘉宾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猛虎下山》《诗来见我》《致江东父老》《山河袈裟》《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学术主持
育邦,诗人、小说家、《雨花》杂志主编,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当代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入选“文学苏军新方阵”、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文化英才等。著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少年游》,文学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诗集《忆故人》《伐桐》《止酒》等,诗歌入选《大学语文》《新华文摘》等,曾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年度十佳诗人”、诗刊社陈子昂诗歌奖、《钟山》文学奖等。
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徐梦颖
审核:梁海山
发布:吴成浩
2024-10-27
2024-09-28
2024-08-30
2024-07-17
2024-05-20
2024-04-25
2024-01-14
2023-12-18
2023-11-22
2023-10-24
2023-09-19
2023-08-18
2023-07-31
2023-07-11
2023-05-20
2023-04-19
2023-03-15
2023-02-14
2022-09-27
2022-08-18
2022-08-02
2022-06-27
2022-05-28
2022-03-15
2022-02-28
2021-12-18
2021-11-02
2021-07-20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