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江阴年|新春“好声音”!

民生   2025-02-01 13:00   江苏  


HAPPY

NEW YEAR








卷首语

HAPPY NEW YEAR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


此刻,江阴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而那些深藏于岁月的非遗文化,更是为美丽暨阳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古韵华裳。特别推出《“非”一般的江阴年系列报道,让我们推开时光之门,一起领略非遗文化与传统年俗的交融之美。



丝竹悠悠,弦音袅袅

新年的喜悦

不仅体现在共品团圆的烟火日常里

还流淌在细腻婉转的丝竹小调中


在江阴

江南丝竹历久弥新

备受大家喜爱

每逢新春佳节

丝竹之音更是不绝于耳

为市民朋友们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今年恰逢乙巳蛇年

象征着喜庆吉祥与繁荣热烈的

《金蛇狂舞》也成为了

江阴乐手们演出的热门曲目

下面就和文明君一起

走进江南丝竹

聆听新春“好声音”~

江南丝竹
HAPPY NEW YEAR


循着悠扬的丝竹之声,我们跨越几千年时光,探寻江南丝竹最初的模样。“丝竹”最早记载在先秦文献中,《周礼》中也记载了“丝竹”,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历经岁月洗礼、不断发展演变,“江南丝竹”早已超脱音乐范畴,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独特符号。

江阴是江南丝竹重要的发源、传播流行地区之一。往昔岁月里,在三五里路范围内,几个会丝竹的人常在一起合乐演奏,通常五至十人,一般逢三、六、九雅奏合乐,一个月有八、九次左右,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清音班”,他们常被邀去参加寿宴、婚事等“堂会”,十分盛行普及。除了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世纪初,以郑觐文、周少梅、刘天华为代表的江阴民族音乐大师,为江南丝竹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推动其迈向新的高度。

江南丝竹,因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而得名,常见的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每一曲,都是一幅画,每一音,都是一句诗。江南丝竹深深烙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曲调优美清新、轻快明朗,形成了“小、轻、细、雅”的艺术风格。演奏的时候,乐手还会运用加花变奏、嵌挡让路等特殊技法,在不改原韵的前提下,呈现出丰富多样、极具个性的演出效果,令人陶醉其中。

听,潺潺曲调里,满是江南韵味。江南丝竹曲目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八大曲”,分别是《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四合如意》《行街》《云庆》与《欢乐歌》这些曲目或轻快明朗,或绮丽优雅,展现了江南丝竹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现如今,江阴的乐手们并不满足于传承经典,他们让古老旋律持续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不断探索新的音乐元素,积极尝试演绎全新的曲子,为江南丝竹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顾山春》等作品也从江阴出发,在全国的舞台上奏响。

在江阴,江南丝竹始终不是凝固的遗产,而是跳动着的城市文化脉搏。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国乐社、民间民乐队数十个;周少梅国乐艺术馆正式启用;二胡班、民乐班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年春晚,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教授和江阴988名二胡班小学员在国乐岛奏响了动人的旋律。江南丝竹这一艺术瑰宝从音乐厅流淌到村镇、校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来源:江阴发布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关注文明江阴

微信号 : wenmingjiangyin

新浪微博:@文明江阴



文明江阴
文明江阴 从我做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