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回顾
这位江阴骄子的音乐之路
↓↓↓
《良宵》《病中吟》《月夜》
《空山鸟语》《光明行》
这五首都是刘天华的作品
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
但百年前的二胡并没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它常被认为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伴奏乐器
也没有专为它谱写的乐曲
而如今我们能听到这样婉转动听的二胡曲
演奏者们能学习这些多变的技法
是从刘天华开始的
但依然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刘天华(后排右二)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一起接待法国音乐家
而刘天华对中国民乐的贡献
不仅仅是传世佳作
他曾在北京大学任教
在校期间
他学习西方音乐
钻研小提琴
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把位
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
他还创作了10首二胡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
让后来的学习者能循序渐进地训练演奏技巧
刘天华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积极推广国乐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
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成长经历 民间音乐的熏陶
刘天华(左)与兄刘半农、朱惠夫妇,弟刘北茂(右)
刘天华自幼便受到家乡丰富民间音乐的熏陶。这种环境为他日后在音乐道路上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9年,在常州府中学堂就读期间,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辛亥革命爆发后,因学校停闭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十七岁那年,刘天华随刘半农到上海,加入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乡,先后任教于江阴、常州的中学。此后,他向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向琵琶演奏家沈肇州学习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赴河南求师学习古琴等,记录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成为地道的民族音乐传承人。他的第一首作品《病中吟》便产生于这个时期。
音乐探索 中西合璧的先驱
《光明行》工尺谱手稿
《刘天华创作曲集》
(刘育和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
艺术成就 二胡艺术的奠基人
刘天华被视为中国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他精妙地把民族音乐语言的表达与西方作曲的创作、演奏技法相糅合,在演奏技法上运用揉弦、轮指、泛音、颤弓、顿弓、独弦以及确立和运用多把位演奏法,对二胡进行了科学的改造,扩大了音域,改进了定弦方法,使二胡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音乐杂志》第八期
传承创新 推动民族音乐发展
抱朴含真 陶然自乐
——刘天华所书座右铭
《刘天华全集》
(刘育和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
(刘北茂述,育辉执笔,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作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的故乡,江阴历来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自2011年起,江阴便开始推动二胡进校园,二胡文化在江阴根深叶茂。今年的央视蛇年春晚上,江阴的“千人二胡”表演登上春晚舞台,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关注文明江阴
微信号 : wenmingjiangyin
新浪微博:@文明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