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1994年兴宁撤县设市,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30 年来,兴宁城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兴宁市委宣传部、兴宁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当年撤县设市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推出特别节目《兴宁撤县设市30周年专访》。今天,让我们聆听兴宁第十四任县委书记、首任市委书记曾超麟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对兴宁未来发展的期许。
【记者:曾书记,您好。非常高兴在兴宁撤县设市30周年之际采访您。30年前您是兴宁的县委书记,是兴宁撤县设市的领导者和亲历者,当年你们怎么想到要把兴宁撤县设市呢?】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在当时来说,兴宁在梅州的人口、经济等其他方面也是不错的,后来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在深圳引发了全国人民很大的震动。邓小平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理论引导下,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兴宁也一样,因为现代化建设它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农村城镇化、城市工业化,所以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情况我们的班子里面大家就互相商量,当然也离不开当年的省委常委、秘书长黄华华,还有梅州市的市长谢强华的大力支持,我们提出了兴宁要撤县设市。撤县设市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的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现代化的进程,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就向上级报告,兴宁要撤县设市。当然当年也有两种意见,撤县设市有什么好处,不撤县设市又有什么坏处?但是我们综合平衡考虑,我们认为撤县设市是兴宁加快发展的唯一道路。很快我们在1994年的3月份报省政府,省政府报到国务院,国务院6月8号就批下来兴宁撤县设市。当然,撤县设市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谱写兴宁发展历史的新的里程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兴宁建设成为粤东商贸新城市,就以这个目标作为我们设市以后的目的,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就制定了有很多工作方法,比如说当时我们提出农业强市、工业富市、基础立市、科教兴市、商贸旺市,最后是依法治市。】
【记者:曾书记,当年在撤县设市的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过一些困难?你们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怎样)去努力的克服它,使撤县设市的目标得以实现?】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撤县设市当然困难是重重的,因为它毕竟是全省这几个县,那几个县这样去批的。但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平均的财政收入要100块钱 。当时兴宁1992年的时候财政收入是4600万元,那我1993年人平均要达到100块钱,那就成为一亿元了。讲实在话(要达到目标)当时确确实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当时我们有个叫县情调研室,他们去亲自协调,后来加强了财政收入的管理,还有税费的管理,企业的发展,1993年就实现了一亿零八万的财政收入,我们是106万的(人口),106万就一亿零六万,就刚刚好达到一亿零八万,这个是很硬性的规定。第二就是城市人口,因为当年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进行205国道改造,改造没钱,没钱怎么办呢?现在讲土一点就是卖户口。农村人口转到城里来,一户9000块钱,那转一万户不就9000万了吗?拿到9000万了,就修路了嘛。所以这个人口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当然还有工业农业的比例,你工业GDP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80%,如果你整个GDP是20个亿,那么你工业产值必须得16个亿,达不到也不行。当然后来工业通过转制以后,确确实实有了比较大的翻身。其他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产业的结构,这些都达到目标,都没问题。】
【记者:请问“12.8”前夕市委、市政府做了哪些准备?】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1994年的6月8号,国务院正式批准兴宁撤县设市,批准以后,说实在的,兴宁人民高兴、海内外华侨同胞高兴,当然我们的领导班子更加高兴。我们就成立一个撤县设市的庆典活动的领导小组,专门为撤县设市庆典搞一些活动。其中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定了12月8号兴宁体育场召开一个当时号称是十万人的大会,为兴宁撤县设市庆典。我们做了很多提前的工作,庆典要搞一些行游,行游游什么呢?那就叫彩车行游,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弄一辆彩车,把你乡镇的特色显示出来,另外还要把兴宁的文化体现出来。当时召集了5000个中小学生在庆典会的时候跳红绸舞、扇子舞,还有杯花舞,那几千人一起跳,确实是好看的。因为兴宁还是“足球之乡”,就搞了个足球队。小学生、中学生拿了个足球去行游,彩车在里边那个会场里,搞得很热闹。广东广播电视台专门派了一部现场直播车,就到体育场现场向全省直播。】
【记者:曾书记,当年的“12.8”活动,可以说是全体兴宁人民的集体记忆,非常难忘,那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能给我们说一说吗?】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撤县设市是对我们兴宁人来说是破天荒的一次,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一次机会。因为在兴宁我是最后一任县委书记,首任的市委书记,心情确实很激动。撤县设市的前一个晚上,我专门到梅州市委汇报工作,汇报到下半夜的2点钟才回到兴宁,到了早上9点钟就要正式现场直播会议情况了。实际上那个晚上是一个难眠之夜、不眠之夜,心情也非常激动,感觉到办了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心里面也高兴,也不觉得累。】
【记者:在撤县设市的这个时间节点里,兴宁是不是还产生了一些新生的事物?】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1994年6月8号,国务院批准以后,我们成立一个筹备小组,其中有几个内容。第一就是我们要创作一首兴宁的市歌,我们把它放到撤县设市大会的开头,唱兴宁市市歌,那个好激动的。第二设计了市徽,市徽你去注意看一下,很有意思的,它有一个兴宁的“宁”字,那不是N吗?以N为主,上面加一个星星,这个星星代表兴宁的兴“X”,“X”加一个“N”,底下有一条河流,代表兴宁市,市是“S”,“S”像河流一样,弯弯的。后来也把1993年县委换届选举的时候(县)的精神“团结、图强、崇文、务实”八个字作为我们新兴宁的一个兴宁精神,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起来。】
【记者:曾书记,请您跟我们谈一谈撤县设市对兴宁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1994年的12月8号撤县设市以后,对兴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兴宁县跟兴宁市虽然是名称上的不同,但是含义不一样,名誉不一样,地位不一样,声誉也不一样。很简单,以前说兴宁县,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好像要到部队的“179”医院报到。(报到证)写着兴宁县什么什么地方,(他就说)我不去我不去。1994年撤县设市到1995年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大家争着来。当然地位上也不一样,那成为兴宁市以后,省财政对兴宁是直管,省直管县,只管市不管县,县它要由梅州转过来,设了市以后他计划单列,财政直接对兴宁,这个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这个对兴宁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94年撤县设市以后,就提出一个口号,村村要通公路,镇镇要硬底化。而且谋划一条高速公路到河源的,梅州到河源的高速公路要经过兴宁,那这样我们就通高速了。高速公路,原来第一方案是不经过兴宁的,是到石坑,石坑到水口,水口到水寨,到紫金到河源,是不经过兴宁的。那兴宁后来设市了,就有点影响力了,(原来)那条路不干了,特地倒回按照205国道走的。这里面也经过了三个难题,论证会的时候,1994年就开始论证,那时我在兴宁当书记去论证,我说如果你这条路不经过兴宁,你从水口下面那边走了,我就征地费用等一切费用我兴宁都不出。后来他们说,那经过兴宁,石坑拐到坭陂这边再倒回水寨去。我说这样也不行,已经到坭陂了,市区到坭陂很近的,也就十几二十公里,你的路还要拐到水寨那边走吗?这样也不行,第二次又否决了。第三次的时候,就龙川到河源他们建高速公路,那这样的话河源到龙川高速公路形成了,我们梅州到龙川就很近了,特别是兴宁,兴宁到龙川得有100公里吧?第三个方案最后就实现了,河源到龙川的高速公路动工了,这个就是今天的梅河高速。当然还有兴宁撤县设市以后人口的流动也大了,人才的流动也大了,这也促进了兴宁的商品的繁荣,对兴宁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记者:曾书记,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撤县设市已经整整三十周年了,今时今日,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实在说,我今时今日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也是很激动的。现在想起三十年前撤县设市,对兴宁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应该讲也感受到了撤县设市的好处,不论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相对三十年前来说,现在都有一个大的进步,这个是经过了十任市委书记的努力,全市百万人民的奋斗,还有包括海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支持,才有今天的兴宁。】
【记者:曾书记,在兴宁撤县设市30周年之际,请您对兴宁未来发展进行一个寄语。】
【兴宁市首任市委书记 梅州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曾超麟:工业富市、农业强市、基础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祝福兴宁人民健康、长寿、幸福。】
通过与首任市委书记的交流,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兴宁30年来的发展脉络,也深刻感受到了每一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撤县设市30年,是一部砥砺前行的奋斗史,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让我们在历任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继续携手共进,为兴宁的未来努力拼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冬梅
责编:张剑文
审核: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