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工厂转型发展的思考

文摘   2024-11-28 16:25   广东  



装配式工厂转型发展的思考



摘要:我国装配式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发展为一种主流建造方式,出现了大量装配式工厂。但随着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装配式工厂的发展陷入瓶颈,亟需转型。针对目前行业存在的经营模式不理想、人才供给不匹配、技术创新不突出三大关键问题,解题的思路是引入制造思维的观点。一是在经营模式上提升工厂价值创造能力,打造新模式下的产业链;二是在人才供给上顺应人才市场变化,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在技术创新上发挥管理控制优势,拥抱新技术,积累技术经验,形成知识产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工厂;转型发展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源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经历 70 多年的发展,以预制构件、部品部件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标准已日渐成熟,并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导的作用下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建造方式。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统计,2022 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 26.3%,总建筑面积达 8.38 亿平方米。


然而,在构件厂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建筑业却出现了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使得预制构件生产能力过剩,陷入了低价竞争的困境。这也是因为构件厂在现有的“设计-施工-运营”建造产业链中无话语权;在上游设计端,构件厂只是对原有方案进行拆分,缺乏深化设计的参与;在下游施工端,构件厂只是预制构件供应商,缺乏技术门槛,利润透明。而为了保障利润,面对价格战,部分企业出现了品控低、售后差等问题。良莠不齐的产品引发了外界对装配式行业的质疑与不认可,政策的强势引导更是加深了抵触的情绪,有的项目甚至在套取装配式的政策奖励后中间改为现浇。这使得装配式建筑业务量进一步缩减,形成恶性循环,装配式工厂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根据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调研结果,2022 年国内预制构件产量整体下滑,尤其在京津冀地区产量下降了 20% ~ 30%,甚至出现了大型构件厂停产倒闭、小型构件厂关停并转的案例。


因此,传统构件工厂亟需转型革新,完成自我拯救。结合行业所面临的实情,装配式工厂的转型发展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是经营模式不理想 



对于传统的装配式工厂,由于未融入“设计-施工-运营”的建造产业链,无法创造额外价值,只能通过规模复制来增加利润,一旦行业进入冬季,就会面临资金周转难、运营难等问题。


是人才供给不匹配 



传统装配式工厂对人员的门槛要求低,因而配套的人才措施相对弱。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市场供应开始转变为“工程师 + 技术工人”,此类人才对工作的环境和成长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是技术创新不突出 



传统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尚未能完全解决建筑运营的痛点问题,如漏水、隔音差等;构件的运输和安装仍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管理难题;工厂生产的精细化程度和优良率还远达不到市场的期待值。


然而,目前基于“鲁布革冲击”而形成的建设管理模式,是以项目为最小控制单元,通过流程和激励来尽量减少工程管理的不确定,其无法复制用于解决眼下装配式工厂所面临的困境。因此,需要从其他行业的发展模式中汲取经验。其中,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最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制造企业,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产业链前端就实施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理念,在生产过程严格参照远高行业水平的企业标准,运用数字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迭代更新实现价值创造。因此,以制造为主要生产活动的装配式工厂,可以引入成熟的制造思维,以设计为大脑,以工厂为心脏,以运输为大动脉,以现场施工为四肢,从小规模量产做起,应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尝试转型升级。


对于所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则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思路。


一是在经营模式上,要提升工厂的价值创造能力,打造新模式下的产业链,即“方案-产品-生产-安装-运营”。


其中,设计拆分成方案和产品化两部分,先根据客户需求形成方案,再交由工厂进行产品的深化设计,实现产品的高度集成;施工拆分为生产与安装两部分,将大部分的工序转移至工厂完成,并通过数字化管理技术控制生产环节,减少项目管理过程中工期、质量、环境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做到大工厂、小现场的管理模式,保障高质量项目履约;运营上学习产品的售后模式,提供使用说明书以及高品质售后服务,提升产品外的附加价值。


二是在人才供给上,要顺应人才市场的供给变化,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由于经营模式的转变,除生产人员外,还需配套的研发人员、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售后人员、销售人员等。一方面,可以从市场引入同行及跨行业的相关人才;另一方面,以实践促人才,大力培养专业性及通用性人才,尤其是具备“工业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在技术创新上,既要着眼当下,又要展望未来,既要专精特新,又要博采众长。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厂生产的管理控制优势,解决施工现场难以处理的隔音差、保温差等问题,全方面提升建筑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要主动拥抱变革,接受新技术,汲取新能量,如发展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能效。此外,生产活动中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也需系统性整理,形成标准、工法、准则、专利等知识产权,不仅有利于成果的保护,也便捷了技术的迭代与传承。


21 世纪是各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也在持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而以“方案-产品-生产-安装-运营”为主线的新型装配式工厂经营模式是我们为转型考题所交的一份答卷。我们始终坚信,通过理念的转变、人才的培育和技术的积累,一个工业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建造时代终将到来!(作者单位: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古栋列 .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1):149-150.


[2] 宋毓洋 . 装配式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路径及转型升级措施策略 [J]. 居舍 ,2024,(07):173-176+180.


[3] 张鹏 .“双碳”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四川水泥 ,2024,(02):104-106.

• END •



新营造
围绕建筑产业、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知识的传播、技术的传授与经验的分享,成为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开发单位、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