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传承非遗咸水歌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在中山坦洲镇、小榄镇等水乡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深受水乡居民喜爱的文艺表现形式。
周炎敏出生于小榄镇东升社区的水乡家庭。“从小,母亲一边在河边洗衣服一边教唱咸水歌。”周炎敏回忆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本土的咸水歌一度陷入沉寂。而周炎敏与咸水歌之间的联系,是在步入职场后才触电重燃。
2008年,周炎敏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在一场非遗传承活动中,周炎敏再次接触到久违的中山咸水歌,并爱上这一淳朴的旋律。她四处拜访老一辈咸水歌歌手,不断汲取民间音乐的养分,逐渐掌握了大缯歌、高堂歌、姑妹歌等传统唱法。此后,她多次以咸水歌歌手的身份在省内外歌唱比赛中获奖。2016年和2023年,周炎敏先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和《中国农民丰收节》节目录制,通过央视的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中山咸水歌的魅力。
要让咸水歌传承下去,必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今年暑假,周炎敏作为“中山咸水歌传承人”,在小榄镇东升社区、高沙社区、兆龙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举办了“唱响水乡歌韵”咸水歌培训班。“为期5天至10天的课程,会说粤语的小朋友能学会3首至5首歌。即便不会说粤语的小朋友,至少也能学会一两首。”周炎敏介绍,课堂上,她会讲述咸水歌的故事,带领孩子们进行声乐发声训练,教授她们咸水歌演唱技巧。她设定有趣的故事情景,好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情景,孩子们不仅慢慢地体会到咸水歌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还了解了中山历史风土人情。
小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和中山的各所学校已经成为中山咸水歌传承的重要阵地之一。近年来,周炎敏通过举办暑假培训和咸水歌进校园等活动,亲自为学生、青年、老人授课,累计达475节。
担任文化村长
为新时代文化注入活力
近年来,中山深入实施“文化兴城”五年计划和三年行动,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周炎敏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2023年,除了非遗传承人、“中山好人”等荣誉外,周炎敏又受聘为小榄镇东升社区“文化村长”,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文化村长”,周炎敏不仅继续推动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还将这一文化与社区的其他文化资源相结合,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今年6月,东升社区“鸡笼墟市民间商贸习俗”成功入选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为周炎敏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以鸡笼墟市为背景,周炎敏整理墟市的买卖情景、商品名录和原生态的叫卖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创作出咸水歌作品《鸡笼墟》,将鸡笼涌上一边买卖一边对歌的场景搬上了舞台,为社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获评‘中山好人’,不仅是对我非遗工作的认可,也给予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水乡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周炎敏表示,被聘为“文化村长”以来,她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兴趣和需求,组建了职工咸水歌合唱队、青年舞蹈队、青少年和老年人咸水歌队等4个小分队,带领队伍参加市非遗交流、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小榄菊花会、南朗镇开渔节等10多场文艺演出活动。此外,她还组织了东升社区学生参与《中山民谣》朗读本录制出版,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东升社区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感受到乡亲们对文化的渴求,对‘文化村长’的期盼。担任‘文化村长’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未来,我将以咸水歌为载体,实现非遗文化间的互融共促。”周炎敏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
小榄权威信息
都在这里
小榄发布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