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一辈子 干好一件事

政务   2024-10-12 21:59   内蒙古  

38年淡泊名利

不谋一己之得失

而忧事业之兴衰

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他以甘为人梯的豁达胸怀

甘当绿叶,甘做陪衬

为年轻一代添砖加瓦

做到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心

展现出新时代铁路人

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宝贵精神

他就是包头西机务段

包头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

杜海宽


话剧《海阔天宽》剧照


话剧《海阔天宽》以杜海宽为原型

展现了杜海宽

“奉献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职业信条


话剧《海阔天宽》

剧本

编剧:盖勇

导演:刘树芳


【时间:80年代、现代】

【场景:农家院、练功场、主任办公室、医院、海边】


杜海宽 (青年)----焦彦钦  饰演

杜海宽妻子  薛利英(青年)----杨烨  饰演

陈师傅 (杜海宽师傅)----刘博华  饰演

张主任 ( 杜海宽徒弟、车间主任)----王增  饰演

小伟(杜海宽徒弟)----牛杰  饰演

杜海宽(中年)----贾鹏  饰演

杜海宽妻子薛利英(中年)----朱琳  饰演

杜海宽儿子----丁博  饰演


薛利英:海宽,你说海的尽头是什么?

杜海宽:是天。

薛利英:天的尽头呢?

杜海宽:是海。

薛利英:你看海天连成的那条线像什么?

杜海宽:像钢轨,像一条连接着太阳的钢轨。



儿子:我爸妈出生在铁道边的一个小村子里。听妈说,我爸他们家是外来户,也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小时候没什么可玩的,就天天跟着小伙伴们跑到村头的铁道边上看火车。每次火车经过时,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向火车司机挥手致意。在孩子们心里,火车司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因为他们能够驾驭钢铁巨龙。1982年高考,我爸背着家人,偷偷报考了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学习蒸汽机车驾驶技术,当时把我爷爷气够呛。但家里人并不知道,开火车的梦想早已深深种在我爸的心里。就这样,1985年,老爸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分配到了包西机务段成为一名技术员。对, 你们没听错,不是火车司机,而是技术员,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岗位。没想到我爸连着写了四份改职申请,坚决要去开火车,领导找他谈话,同事劝他别犯傻,唯独一人支持他,那就是我妈……


【人物:青年杜海宽(20多岁)、未婚妻薛利英(20多岁)】

薛利英: 这是咋啦?谁惹你啦?

薛利英:吃饭没?

薛利英:(拿起桌上的毛衣起身要走)不说话我可走啦。

杜海宽:干甚去?

薛利英:毛衣袖口不会织了,找个人学学。

杜海宽:给谁织的毛衣?

薛利英:不告诉你。

杜海宽:哦,那你忙的哇,我先走了。

薛利英:等等!

杜海宽:咋啦?

薛利英:帮我试试毛衣。

杜海宽:(拿起毛衣比划了一下傻乐)这毛衣是给我织的吧。

薛利英:谁说的?

杜海宽:不是给我织的就不帮你试了。

薛利英:少废话,转过去。(偷乐)

(薛利英把毛衣铺展在杜海宽背上用手量,碰到杜海宽痒痒肉。)

杜海宽:咯溜的。

薛利英:别乱动,小心针扎着你。

杜海宽:哎呀!(假装针扎了)

薛利英:(着急)是不是扎着啦?我就说不让你乱动偏不听。扎哪儿啦?

杜海宽:这儿!不对。这儿。

薛利英:是这儿吗?

杜海宽:不是。

薛利英:到底扎哪儿啦。

杜海宽:扎这儿了。(拍着胸口)

薛利英:(看明白偷偷一乐,用毛衣针比划)是扎这儿了吗?

杜海宽:是。

薛利英:扎得不够深,我再补一针。

(薛利英举着毛衣针追着杜海宽跑。)

杜海宽:别别别,我逗你玩呢。(拉住薛利英的双手)

薛利英:这会儿不生气啦?

杜海宽:我啥时候生气啦?

薛利英:刚才进来的时候恼汹汹的。

杜海宽:没生气。

薛利英:那因为啥不说话。

杜海宽:唉,麻烦。

薛利英: 麻烦啥。

杜海宽:我想去开火车,领导不同意,同事说我傻,爹妈还骂我倔。

薛利英:那你为啥要开火车?

杜海宽:挣得多,能让你过上好生活。

薛利英:(害羞地笑)你挣钱跟我有啥关系。

杜海宽:咋没关系啊,等结了婚工资全给你。

薛利英:我又没说要嫁给你。

杜海宽:不嫁我为啥还给我织毛衣?

薛利英:讨厌。(有点害羞)

杜海宽:你也知道我家穷,不能让你跟着我过苦日子。

薛利英:我又不嫌弃。

杜海宽:那可不行,虽然我给不了你大富大贵,但至少也得让你衣食无忧。

薛利英:开火车太苦啦。

杜海宽:我能吃苦!

薛利英:知道你能吃苦,要不我也不会看上你。

杜海宽:我是真的很想开火车,从小就想,到现在还想,是越来越想。可就是没人支持我。

薛利英:我支持你!

杜海宽: 真的?

薛利英:真的!

杜海宽:为啥?

薛利英:没有为啥,只要你想做,我全力支持!

杜海宽:你说的?

薛利英:我说的!

杜海宽:利英,你嫁给我!

薛利英:(幸福的笑着)不进眼,快试试毛衣。

杜海宽:(一把将薛利英搂在怀里)我一定要让你过得幸福。



陈师傅:要说我这个徒弟杜海宽呐,那还真是有点傻。好好的技术员不干,非得跑来开火车,一个班下来全身都是油污煤渣。这不,今儿他头一次上车,我就给他出了点难题。我让他找了根绳子,一头拴着闸瓦,一头拴着药桶,然后挂在脖子上,你说他也不问问这么做是为啥,让咋干就咋干,脸上还乐呵呵的,干活也卖力气。其实啊,我那就是想跟他开个玩笑,让他知道当火车司机没那么容易。嗨,现在想想我这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在食堂打了点荤菜请他吃个饭算是赔个不是吧。


【时间:80年代、春】

【场景:训练场】

【人物:青年杜海宽(20多岁)、陈师傅(30多岁)】

(杜海宽脖子上挂着闸瓦和药桶正挥锹练习投煤,陈师傅拎着饭盒出场。)

陈师傅:海宽,我找了你半天。

杜海宽:陈师傅,您还没回家啊。

陈师傅:没有,这不是想着跟你一起吃个饭嘛。(看见脖子上的药桶和闸瓦)哎哟,你怎么还挂着它呢。(要帮着往下拿)

杜海宽:别动!陈师傅,我发现您这个办法太好了。

陈师傅: 啥办法?

杜海宽:您看啊,车头在运行过程中是不是晃动得特别厉害。

陈师傅:是啊。

杜海宽:人是不是站不稳?

陈师傅:对啊。

杜海宽:身上带着负重是不是就能站得更稳?

陈师傅:海宽,我那是跟你开玩笑呢。

杜海宽:不,我觉得您这是在锻炼我。

陈师傅:怎么又成了锻炼你呢?我真是在跟你开玩笑。

杜海宽:这个玩笑开得好,如果我带着负重都能掌握平衡,那么去掉负重是不是就更加身轻自如?就像电影《少林寺》里和尚们练功。

陈师傅:这咋又扯到少林寺的和尚了。

杜海宽:您没看过那个电影吗?他们每人手里拎着两个尖底儿的水桶,起来像飞一样,这不就是平衡力吗?

陈师傅:那是电影,跟咱开火车没啥关系。

杜海宽:咋没关系,您看啊,我身上挂着闸瓦和药桶,是不是像和尚手里的那两个桶?

陈师傅:好好好,咱不说和尚,也不说桶,你赶紧把那玩意儿取下来,咱们吃饭。你看我今天打了啥菜?

杜海宽:红烧肉?!

陈师傅:爱吃不?

杜海宽:爱吃!

陈师傅:想吃不?

杜海宽:想吃!

陈师傅:那你原谅我不?

杜海宽:不原谅。

陈师傅:啊?!

杜海宽:不是,我干嘛要原谅您啊?

陈师傅:啊?!

杜海宽:也不是,我没必要原谅您。

陈师傅:算了,原不原谅咱先吃饭。

杜海宽:师傅,我的意思是说为啥要原谅您,一上车您就手把手教我,我应该感谢您才是。

陈师傅:啥感谢不感谢的,我也刚上车才半年,就是个小司炉。

杜海宽:那也比我强啊。

陈师傅:可拉倒吧,你是科班学习出来的,我是当兵复员回来的,还是你懂得比我多,光看个《少林寺》就能悟出个火车头上站稳术,你是真行啊!

杜海宽:还是师傅教得好。

陈师傅:这可不是我教你的啊。不过你说的还真是有点道理,我刚上车的时候师傅就让我扎马步,那会儿以为他拿我寻开心呢,现在想想是有原因的。

杜海宽:扎马步?是这样的吗?(做扎马步的动作)

陈师傅:对,腿别叉那么大。

杜海宽:唉师傅,您还有啥独家秘诀都传授给我吧。(掏出小本)

陈师傅:咱就是个司炉,烧火的,有啥独家秘诀啊。

杜海宽:那可不是这么说的。您看啊,闸瓦、药桶、蹲马步,火车头上站得住,这就是秘诀。

陈师傅:呵,你倒是挺用心的,看来是真想开火车。

杜海宽:我打小就想开火车。

陈师傅:可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那得经过一番磨炼。

杜海宽:咋磨炼?我不怕练!

陈师傅:你没听说过那句话吗?

杜海宽:啥话?

陈师傅:烧三年,瞭三年,才能凑到大车眼跟前。

杜海宽:啥意思?

陈师傅:以前开火车都是师傅手把手教。当三年司炉,火烧得好了才让你去瞭望,等了解了火车头和线路的基本情况,师傅才真正教你怎么开火车。

杜海宽:这就得六年啊?!

陈师傅:咋啦?要打退堂鼓吗?现在回去当技术员还来得及。

杜海宽:不是打退堂鼓,主要是我太笨,不知道得学多少年。

陈师傅:所以你得真学,真干,动脑子,肯吃苦。

杜海宽:我能吃苦!师傅,咱们现在就学,您告诉我该怎么干!

陈师傅:好,看你这么认真,我就传授你一套口诀吧。


(杜海宽拿出本记笔记。)

陈师傅:不用记,你跟着我做。

杜海宽:好!

陈师傅:马步扎得稳。

杜海宽:马步扎得稳。

陈师傅:牙齿得咬狠。

杜海宽:牙齿得咬狠。

陈师傅:胳膊要抡圆。

杜海宽:胳膊要抡圆。

陈师傅:煤才投得准。

杜海宽:煤才投得准。

陈师傅:记住了吗?

杜海宽:师傅,扎马步、抡胳膊我都能理解,为啥还咬牙切齿的。

陈师傅:咬牙是形容使劲儿。你想想,14分钟就要往炉里投260锹煤,不咬牙使劲儿能坚持住嘛。

杜海宽:哦,我明白了。

陈师傅:而且不是光投煤就完事了,你还得保证这炉子里的火不能大,也不能小,更不能灭。

杜海宽:为啥?

陈师傅:火大了费煤,火小了车跑不动,要是火灭了,准保挨大车骂。

杜海宽:那这里是不是还有啥诀窍啊?

陈师傅:想知道啊?

杜海宽:想知道!

陈师傅:(故意卖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杜海宽:你说你多没意思啊,我请你喝酒。

陈师傅:哈哈,行。我跟你说啊,这投煤学问大着呢。哦对了,咱喝啥酒?

杜海宽:啧,您说喝啥就喝啥,赶紧说投煤的技巧。

陈师傅:哈哈哈,看把你急的。

杜海宽:能不急嘛,我怕挨大车的骂。

陈师傅:煤进了炉子里一定要铺成簸箕形。

杜海宽:什么叫簸箕形?

陈师傅:就咱家里撮垃圾的簸箕,底下平,两面高,这样的煤型才经烧。

杜海宽:确实有点学问啊。

陈师傅:那当然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我还跟你说,咱们车每次都能得上“节煤奖”,奖金又够喝二两。

杜海宽:师傅,别总想着喝酒,那玩意儿喝多对身体不好。您这是给我打的红烧肉?

陈师傅:嗯,给你打的。

杜海宽:行,师傅,今儿我就不陪您喝酒了,这么好的菜我拿回去给媳妇儿吃,改天请您。哦,还有馒头,师傅再见!

陈师傅: 嗨,你这小子!(高兴)



(张主任穿着新式路服端着茶杯。)

张主任:我师傅杜海宽那可真不是吹的,三年,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从司炉考上副司机再到司机,当时全局都轰动了。后来我问他秘诀,他跟我讲,就俩字儿“吃苦”。为了能早点儿考上司机,他休班也不回家,干脆从家里搬到单位住,整天待在教育室里向教员、老师傅们虚心请教,一有工夫就去练习投煤,那投煤技术没人能比。参加分局比武轻轻松松拿了个第一,还得了一个“铁路青年七五立功勋章”,奖金一分没动,全给了我师娘。90年代初,我们蒸汽改内燃,新机车、新技术,不仅要掌握机车构造、电气部件,还得学习电路图。从那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一有时间就上内燃机研究零部件,不懂就翻书查资料,再不懂就请教老师傅,遇到问题反复试验找原因。我跟他开玩笑说,就是把机车拆了你也能重新组装回去。师傅不仅对自己严,对徒弟们也严,只要一上车,准保不唠家常嗑,随时问问题,下了车还布置作业,般人谁受得了他那工作风格。但是只要坚持下来肯定会有很大收获。这不,我就是个例子,现在已经当上主任啦!


【时间:2010年、夏】

【场景:车间主任办公室】

【人物:杜海宽(40多岁)、张主任(30多岁)、小伟(20多岁)】

(张主任刚喝了两口热茶,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小伟敲门进来。)

张主任:进来。

小伟:二姨夫。

张主任:啧,叫什么二姨夫,在单位叫主任。

小伟:主任。

张主任:啥事?

小伟:我要调岗!

张主任:调岗?为啥?

小伟:受不了我师傅。

张主任:杜海宽呐?

小伟:嗯。

张主任:我好不容易才把你交到他手里,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跟他学习吗?

小伟:那是别人,我是真受够了。

张主任:年纪轻轻有啥受不了的?

小伟:他天天操磨我。

张主任:操磨?让你背技规啦?

小伟:何止是背技规啊,出乘前留题,退乘后考试,休班时布置作业。还让不让人活啦!

张主任:嘿呦,这手段升级了啊。呵呵。

小伟:什么手段升级了?

张主任:没事儿。他还怎么操磨你啦?

小伟:他还要求我标准化作业一项都不能差,呼唤应答一句也不能落。

张主任:那他自己做到了吗?

小 伟:他……应该做到了吧。不是,二姨夫。

张主任:叫主任。

小 伟:行行行,主任。您说每趟车执行的标准化作业大多都是重复的对    吧?

张主任:嗯,对啊。

小 伟:车上就我俩人儿,连比划带喊的费半天劲给谁看啊。

张主任:这是规章,这是制度。

小伟:行行行,规章制度我认了。还有,你知道我师傅疯狂到什么地步    了吗?

张主任:什么地步?

小伟:包头到榆林那段路您知道有多难开吧。

张主任:我知道。三百零三公里,四个隧道,十八个分相区,两个长大坡道,三十处高坡地段。

小 伟:对!就是在这条路上,我师傅弄了几根长条积木立在操作台上,您可听好了,是立起来的,不是平放着的。

张主任:嗯,然后呢?

小伟:然后积木一倒,他就让我记下来区段和时间,退乘后我们还要分    析这些数据。

张主任:那每跑一趟积木倒多少回?

小伟:刚开始的时候多,几十次吧。

张主任:现在呢?

小 伟:也就三五次。

张主任:那说明你们驾驶机车的平稳度提高了呀!

小伟:平稳度是提高了,可是那积木也越来越细啦。从先开始两根大拇指这么粗的,到现在一根小拇指这么细的。而且这还没完呢,您猜我师傅又干了件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吧。

张主任:什么事儿?

小 伟:他居然拿了根比小拇指还细的碳素笔立在操作台上,对,粗细跟这个差不多(看到办公桌上的笔演示),在这儿立起来都费劲,  他居然要在行驶的机车上立住,惊不惊险?!刺不刺激?!

张主任:那立住了吗?

小伟:立住了。

张主任:他可真行。

小伟:我看再这么下去,哪天他就敢在操作台上立根针。

张主任:那不可能。

小 伟:没什么不可能,在杜海宽那儿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儿!


张主任:喂,杜师傅啊……在呢……您到门口打什么电话啊,快上来吧!

小 伟:谁呀?

张主任:你师傅。

小伟:那我得躲躲。

张主任:你躲啥呀,又没做啥亏心事。

小伟:不行,我害怕,现在一见他就怕出题考试。

(小伟躲在桌子后面。)

【杜海宽出场。】

张主任:您来都来了还打个电话。

杜海宽:怕你忙。

张主任:嗨,快坐,我给您倒点水。

杜海宽:不用不用,就几句话的事。

张主任:啥事儿啊?

杜海宽:最近我们搞平稳冲动测试,我们想到了一个“三固定、两测速、一对标”的方法。

张主任:什么是“三固定、两测速、一对标”?

杜海宽:“三固定”就是固定时间、固定速度、固定减压量。

张主任:那“两测速”呢?

杜海宽:“两测速”是距进站信号机500m时的速度和在三接近信号时的速度。

张主任:“一对标”呢?

杜海宽:“一对标”就是根据停车标确定采取制动的地点,确保停车标位于前车钩与操纵端司机室后把手杆之间。

张主任:哎呀,这方法好啊!要不说您是“杜大拿”呢,什么问题在您那儿都不是问题。

杜海宽:别拿我开涮。

张主任:这哪是开涮,发自肺腑的敬佩!

杜海宽:这是大伙儿一起攻关的结果,尤其是你外甥小伟,没少下功夫,做笔记,整理数据,我们才能这么快地总结出这套方法。

张主任:小伟他没惹您生气吗?

杜海宽:没有,这小子进步挺快,前段时间我们出乘遇着暴雨,他及时提醒撒沙、防空转,加强立体瞭望,防止了坡停和弓网事故。

张主任:小伟被家里惯得没样儿,尤其是他姥姥我那个丈母娘……

(小伟咳嗽一声。)

杜海宽:啥动静?

张主任:没事儿,没事儿,反正小伟哪做的不到您就批评,别考虑我们的关系。

杜海宽:放心吧,我这人你还不知道吗,脾气倔,一根筋,翻了脸谁姥姥    都不好使。

张主任:哈哈哈,这么多年我师傅还是没变。

杜海宽:不能变,也不可能变,你知道跟着我干就一个要求。

张主任:知道,知道,按规章制度办事。

杜海宽:对喽,规章制度就是咱们的护身符。行啦,不跟你白话啦,回头你们领导研究研究这个“三固定、两测速、一对标”的方法,如果可行可以全段推广。

张主任:放心吧师傅!

杜海宽:走啦!

张主任:别走啊,晚上我请您吃饭,咱们再好好聊聊。

杜海宽:不行,家里还有事,咱们改天再吃。

张主任:行吧,那您慢点!

杜海宽:别送啦!

【张主任把杜海宽送到门口,杜海宽退场。】

张主任:出来吧。

【小伟从桌子后面出来。】

小伟:二姨夫,原来我师傅也是你师傅啊。

张主任:是啊。

小伟:我说你咋这么优秀呢。

张主任:少拍马屁。

小伟:嘿嘿,那我先走了。

张主任:唉,咱俩的事还没说完呢。

小伟:(装糊涂)啥事?

张主任:你不是要调岗吗?

小伟:调岗?谁要调岗?别人想跟我师傅干还没这机会呢,我可不调。

张主任:真不调啦?

小 伟:不调。

张主任:那行,赶紧去忙吧。

小 伟:对了,我想起个事。

张主任:啥事儿?

小 伟:杜师傅家里人好像住院了。

张主任:谁啊?

小 伟:不知道。

张主任:那你咋知道他家人住院了?

小伟:前几天他说要跑短线,征求我的意见。

张主任:跑短线挣得少啊。

小伟: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

张主任:那他咋说?

小伟:说最近得去医院陪床,我问谁病了,也不跟我说。

张主任:回头我问问。

小伟:行,那我走啦二姨夫。

张主任:你小子好好干,别给你师傅丢脸!

小伟:知道啦!



【音乐:《心中的他》】

【杜海宽脚步沉重地出场。】

杜海宽:媳妇儿病了,癌症。已经化疗了四次,每一次都让她痛苦不堪,吃啥吐啥,头发整把整把地掉,看着她现在的样子,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的疼。这些年,我欠她的太多太多,一个人带孩子,照顾我瘫痪的老娘。每次退乘回家,一进门就有热乎饭吃,出乘走的时候,包里给我收拾得利利索索、明明白白,工作用的,生活用的,就连带的饭菜和水果几乎顿顿不重样。她对我真的是太好了!

薛利英:海宽很爱我。看身边人有啥,他都会买给我。那些年,流行戴手表,他就没日没夜的跑车,有一天回来,神神秘秘地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只女式手表。当时我是又高兴又惊讶,他把工资全都交给我了,哪来的钱买表啊。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替同事顶班偷偷攒的。

杜海宽:结婚前,我对利英承诺过,一定要让她过得幸福。可如今这病…… 真希望得病的人是我啊!让我来承受这些痛苦!

薛利英:这病啊可真是熬人,有几次我是真的坚持不住了,就想放弃。但是看着海宽充满渴望的眼神,我不敢绝望,我知道,一旦我不在了,他更痛苦。所以我得咬牙挺着,告诉自己,我是杜海宽的媳妇儿,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我也得好好活下去!


【时间:现代、冬】

【场景:医院花园里】

【人物:中年杜海宽、中年薛利英】

杜海宽:利英。

薛利英:海宽。

杜海宽:这么冷你咋出来了。(整理衣服)

薛利英:透透气。

杜海宽:快坐这儿。(扶妻子坐在长条椅上)

杜海宽:又难受了吗?

薛利英:见着你就不难受了。

杜海宽:以后啊,你能天天见着我。

薛利英:为啥?不跑车了吗?

杜海宽:我请假了。

薛利英:几天?

杜海宽:等你病好。

薛利英:呵呵。

杜海宽:笑啥啊?

薛利英:不开火车你不难受?

杜海宽:不难受。

薛利英:我才不信呢。你还记得那年春节吗?你说好好在家过个年,结果没两天你就病了,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杜海宽:那不是感冒了嘛。

薛利英:感冒还没好就出乘了,等再回来活蹦乱跳的。

杜海宽:那是因为你给我带的饺子吃多了,满满两饭盒。

薛利英:你快得了吧,你那饭量我还不知道。咱俩没结婚的时候去我家,我妈包了一百个饺子,你一个人就吃了六十二个。

杜海宽:这你还记得啊。

薛利英:哈哈哈,能不记得嘛,一辈子都忘不了。(情绪转)一辈子……一辈子……


【音乐:《渔光曲》】

杜海宽:你怎么了利英?

薛利英:没事儿,没事儿。

(杜海宽看到妻子难过的样子,偷偷转身抹掉眼泪。)

薛利英:海宽。

杜海宽:啊。

薛利英:你说人这一辈子应该有多长。

杜海宽:应该有多长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得活得有模有样。

薛利英:怎么才算有模有样?

杜海宽:挺直了,不咯撂。把两条腿绷得紧紧的,稳稳地戳在地上。唉,就像我师傅教我投煤一样。

【杜海宽为了逗薛利英开心,站起来示范投煤动作。】

杜海宽:马步扎得稳,牙齿得咬狠,胳膊要抡圆,煤才投得准。来,你跟我学。

薛利英:我才不学。

杜海宽:这里学问大着呢。

薛利英:投煤有啥学问。

杜海宽:你看啊,马步扎得稳,意思就是我们人呀不能轻易倒了。牙齿得咬狠,就是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害怕,得龇牙咧嘴吓唬住它。

薛利英:那胳膊要抡圆呢?

杜海宽:胳膊要抡圆,这就好理解了呀,摆出一副不服软儿的架势时刻跟困难对着干。然后就是把所有烦恼统统扔进炉子里,让自己快乐 起来。

杜海宽:马步扎得稳,牙齿得咬狠,胳膊要抡圆,煤才投得准。你快起来跟我学啊。

薛利英:哈哈哈,我不学,太丑了,像个大猩猩。

杜海宽:像吗?

薛利英:像。

杜海宽:利英,等我退了休哪也不去,就好好地陪着你。

薛利英:海宽,我想看大海。

杜海宽:好,你想看大海咱就去看大海,你想上高山,我就陪着你去高山,我们一起走遍壮丽的祖国!

(薛利英紧紧地依偎在杜海宽怀里。)


【杜海宽儿子出场。】

儿子:在老爸的精心照料下,老妈终于战胜了病魔,身体也越来越好,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笑。其实想想,我爸说得很对,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挺直了、不咯撂,再就是心里得有信念,一诺千金,恪尽职守的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极致,超越自我,活得有模有样。如今,老爸还有两年就该退休了,到现在,他还是依然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老爸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你们看,这是他获得的奖章,也是我的“传家宝”,我要将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我的孩子们也知道,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永远把责任装进心里,对家人、对事业、对社会、对整个世界,这才是不变的信条!


杜海宽,中共党员,包头西机务段包头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

杜海宽38年如一日坚守在火车司机岗位上,创造了连续38年零违章、零违纪、零机破、零晚点、零投诉的“五零”纪录,取得了安全运行5500多趟160多万公里的好成绩,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好人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新时代·铁路榜样”等荣誉,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图片:史鑫 张煜坤 宫凯文 张劲杰

来源:呼铁手机报


呼和局包头西机务段
传递新闻资讯,\x0d\x0a反映职工诉求,\x0d\x0a展示职工风采,\x0d\x0a服务职工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