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福利:
先通知下有缘看到此文的各位老铁和网友:618活动开启了,想省钱的尽快在购物软件中选“保价”。
京东的价保最简单,在京东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中,按如下路径价保:我的->客户服务->价格保护->一键价保,每天早晚价保几次(每次间隔10分钟以上,每天最大的次数好像不能超过10次),争取少亏钱😄其它平台不熟悉,大家可以自己琢磨或搜索下。
以下为正文:
最近,17岁的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女生姜萍,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以预选赛第12名的成绩,与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的参赛者一起并肩杀入决赛,被网友们惊呼为“天才少女逆袭”。
在一众热议中,我看到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同时,我也想冷静地记录下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启示。
0. (冷静)别打扰姜萍,少过度自激
不管她是不是“天才少女”,不管她将来能否成名成家,希望我们在热烈讨论/消费她的同时,尽量不要打搅到人家的学习和生活,让她和我们都静静地过好各自的生活吧。
另外,我们也不要想太多,把本就焦虑的自己,搞得更加焦虑。或许人家姜萍只是一直在享受自己的业余爱好,正巧这次拿到一个好成绩而已。千万别把人家给“捧杀”了。
另外,当代人,尤其是处于当下环境的我们,对于所谓的“效率”和“成功”的太过追求,已经导致了过度的“自我压榨和自我剥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心理还不够强大的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你得先做个“人”吧!我们可以借鉴姜萍事件中对个体有益的成分,但千万不要因此把自己或者娃们、老公/老婆、男友/女友、员工/学生啥的给逼疯了。如果这样,姜萍和王老师一定会后悔自己进入了决赛圈😂😂😂。让我们都先做个快乐的人吧!
1. (个人)不要只看到天赋,天赋背后还有更多
刚说完少自激,就来激励自己了。哎,人在尘世中,身不由己啊🤣
看到姜萍的“成功”后,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天才少女”、“超越清北”之类的字眼。殊不知有一定数学天赋的同时,姜萍更是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正所谓:“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在老师们看来,姜萍很自律。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数学上,有时研究数学能到夜里一两点钟;遇到不懂的,还会主动请教老师。
再说一个极端的逆天赋而上的例子,那就是力学巨匠钱伟长,他年轻时醉心文史,高考时分数如下,大家看看这理科成绩,我也不做评价了😄:
国文:100分 历史:100分 数学:15分 物理:5分 化学:5分 英语:0分
当时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看他语文和历史都是满分,决定收他为徒。PS:话说当时的清华大学还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可是紧接着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面对国军的毫无抵抗,钱伟长深受国家危亡的刺激,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性。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弃文从理!然而l物理系提了一个要求:一年后物理必须达到70分以上才能继续读下去。经过努力,他在一年后,物理达到了80分以上。从5分到80分+,再到物理学家,你说天赋在他的成长路上占比多少?
他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强烈的爱国心和驱动力,抵消了他天赋的不足。
所以,要想获得某些领域的成绩甚至一点点进步,强大的意志、巨大的兴趣、持续地投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天赋,在个人“成功”的路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必选项。
2. (家庭)姜萍宽松、信任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
我也是家长,也有个跟姜萍年龄相仿的娃。但姜萍似乎在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我很好奇她有着什么样的家长和家庭环境。
看了相关报道,包括财经网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为什么没有读高中,老师解答!能否破格录取,浙大回应,突然领悟到:不像很多家长的“比较能”,姜萍的家长可以说是“普通的”,我想她宽松的家庭环境,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她。
姜萍父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常年在外打工,到了开学时间就给她交学费。家里,姜萍姐妹俩互相照顾,两人都非常懂事。女儿中考多少分,填报什么志愿,姐妹俩商量的比较多,女儿这次获得好成绩,他也是听别人说的。姐姐在参加完今年的对口单招考试后,前往连云港打工,她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想在成绩出来前,赚一点钱。
中考成绩出来后,姜萍被一所四星级高中录取,但她没有去读,而是选择了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有奖学金)。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姜萍的家长似乎很“普通”,因为“常年在外打工”,跟那些能24小时“伺候娃”的起居、甚至能从幼儿园全科辅导到高中的家长们相比,实在“差远了”。同为人父,我也根本不敢想:中考志愿填报这种“人生路上的关键事情”,居然都是“姐妹俩商量的比较多”!还有:能上四星高中不去上,反而去上职高/中专。
但看似“普通”的姜萍家长,却恰恰“很不普通”。他们跟大多数家长不一样,他们没有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选择干预很多,可能正因如此,姜萍姐妹在学习和生活中,才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更多的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没有了那些所谓的“专业指导”,她们反而更能结合家庭条件(为他人考虑)、自身兴趣(为自己考虑)等,通盘考虑做出选择(平衡的艺术),并且主观上,能更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全民焦虑的当下,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每个家长都梦寐以求的么?
宽松和信任,成就了孩子们,也欣慰了父母们。
我想,我也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对娃的态度和行为,希望我和他都能在平静的心态下,不断地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3.(教师)要反思,如何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从自身改革做起
实在心疼现在的学生,上了大学也空不下来,他们真的太累了: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课,被要求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仰望星空、诗和远方、发明创造了。
这学期有个班的学生,因为课程实在太多,平时都排不下了,只因我不想再排到大晚上的,影响学生休息和健康,所以有2节理论课只能排到周末……
作为教师,自己和周围很多同事总是觉得:现在当老师越来越难。平时少不了各种抱怨,什么大环境啦、上级部门、政策规定、单位领导、班级学生、甚至学生家长……
但“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姜萍的老师王闰秋的身上,我却看到:立足当下,多从自身出发,做好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应该多像王老师一样,在已有的条件下,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兴趣、培养特长,做好学生的表率和辅助(注:王老师自己以身作则,也多次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且参赛成绩也越来越好)。
我想对我来说,起码可以做到:继续优化教学,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让课程更贴近学生、更生动有趣、也更有实际价值。
网上还有些笑王老师不如学生的言论,我想大可不必理会。自古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果总是一代不如一代,那我们人类何来进步?哪还有希望呢?
4. (企业)感谢马云发起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如阿里巴巴竞赛官网所示,这项全球数学竞赛,对参赛者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不限年龄、国籍、职业、学历
甚至不限碳基、硅基
不像很多比赛(比如一些JYB的白名单赛事),限定参赛选手必须是大学生,有的比赛甚至连大学生的年级都有规定;而这项赛事的各种不限,甚至还允许人工智能AI参与,客观上给了像姜萍这样的、热爱数学的选手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机会。
“由马云2018年发起,阿里巴巴公益、达摩院联合举办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旨在通过有乐趣的竞赛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关注这门基础学科。这一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万人次参与,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数学竞赛,全社会对数学的热情正在被点燃。”
之前也曾有多位“特殊”人士参与并获奖,比如:快递员孙金元、外卖小哥何金银(2024年以第345名入围决赛)、华裔渐冻症少年楼印根等等。
单纯的竞赛拿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在反思的:近年来,为什么中国在各种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奖的数学人才很多,但真正培养出的数学家却几乎没有?
但举办这类赛事的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有趣的(全球PK的荣誉、奖金等)竞赛,激发人们对相关学科的热爱,进而让更多的人关注相关学科,培养更多既热爱、又擅长这些学科的人们。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们一定也会迎来自己的数学家。
虽然阿里巴巴是家企业,马云是个企业家,企业和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的盈利,但正是这项看似跟企业盈利八杆子打不到边的公益赛事,却真正彰显了企业家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功德无量🙏。要感谢这项赛事,让更多对数学感兴趣、有才华的人(或AI),在没有门槛的比赛中,有机会一展身手。
5. (社会)假如姜萍参加的是一个全球服装设计大赛,还会不会这么热?
除了姜萍中专生的身份跟一众名校硕博带来的强烈反差,假想一下:如果姜萍参加的不是全球数学竞赛,而是什么全球服装设计大赛,大家怕是不一定有现在这么激动了。
这话不是纯臆想的,因为我简单搜了一下,就看到近期其实也有一些其它全球性比赛,包括:2024 eVolo 摩天楼建筑大赛,全球17个项目上榜,中国揽获冠亚军,但知道这条新闻人又有多少呢?
可能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还是语数外物化生史政地这些中高考的应试学科更正统、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吧!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按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淋漓尽致。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我们更需要的是各行各业、各种专业岗位的百花齐放,单纯评估仅有的几门应试学科并没有太多意义,当然,并不否认基础学科持续投入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各行各业的比赛、甚至一些看似稀奇、冷门的比赛,只要这些比赛的技能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类,我们都欢迎和鼓励。这样才能发掘更多的“牛人”、“天才”,让每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散发主角光环,尽情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