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
春节习俗
— 你知道吗? —
除夕
一、吃年夜饭
弥渡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一桌丰盛的饭菜,一般都要有鸡有鱼,有肉有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螃蟹、花蛤等海鲜也被搬上了弥渡人的餐桌。鸡的头、爪、翅膀等要宰得大块且完整,待煮熟就餐前,方便找出来敬献祖先;“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意味着“年年有余”;肉里要炒进青蒜,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来年有“算头”、“盼头”;一般还要煲锅排骨莲藕,以示顺达通畅;做一盘“小葱拌豆腐”或把青菜白菜合着煮一碗汤,有“清清白白”、“一清二白”之意。所有的菜肴都是超量准备,一般都要留到大年初一初二接着吃,以示年年有余。
二、贴春联
三、发压岁钱
四、守岁
大年初一
一、 开财门
“开财门喽!”
“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健康快乐装满屋。”
这是弥渡人大年初一早上打开大门时最常说的“吉利话”。“吉利话”后,紧接着的是一串串清脆响亮的鞭炮声,家家户户,此起彼伏,宣告着辞了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
村里共同用一眼井的妇女要去“抢头水”。当老人们起床后,晚辈要给长辈请安。这种情况,师范在《弥渡岁时竹枝词》里写到“匝地齐铺缘毯平,晓风吹处觉春生,新年景物真堪忆,香袭衣襟跪拜经”。这是向长辈拜年的真实写照。
二、喝米花开水
三、出门游玩
初一,在弥城内“看灯”算是弥渡人大年初一的传统活动了。在这里所谓的“灯”其实就是耍龙舞狮跳花灯。吃过中午饭,周边村庄的龙灯队、花灯队组织好队伍整装待发,热热闹闹、浩浩荡荡向县城进发。接了“灯帖”的单位、企业、商铺、家庭就会准时开好大门迎接灯队的到来。“灯帖”一般由各花灯队的队长,在大部队到达之前送达给愿意接灯的单位或商铺,且单位或商铺会在灯队表演结束后封一个红包以示感谢。红包所装数额几十元不等,对于数额灯队成员们从不计较,因为大家在春节一起跳灯就图一乐,能以这种方式把欢乐和祝福送给别人也是开心之事。
花灯队所到之处总是鞭炮喧天、锣鼓齐鸣,有耍龙舞狮的青壮年,还有崴花灯的阿姨们、奶奶们,甚至还有戴着“咩咕咧”(面具),扇着扇子“赶狮子”(一种花灯表演)的小孩童。只要花灯队一到,附近的人群总会追着围观,特喜欢看的人甚至还会追看几家才罢休,“玩灯”之处全然是一派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盛况。
也有不喜欢到城里看灯的老百姓,通常会选择和家人们一起出游,游玩的地点多为城内或城周边的景点,比如铁柱庙、天生桥、谷女寺……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吃过早饭都要到野外去郊游,目的是“游百病”,喻意是出外走走,可以百病消除。
大年初三
初三,是走亲戚的日子,当年结婚的男女要回去拜年,认女方的长辈,女家请邻里作陪,款待男家亲属。还有人家会请春客,款待亲朋好友,搞好邻里关系,也有女家亲属来“还拜”的,大家高高兴兴,亲上加亲。春客的菜肴也是有讲究的,席上弥渡特色菜卷蹄、香肠、风肝,必不可少,丰盛之处不亚于年夜饭。
大年初四
初三、初四大家忙着拜年,走亲串戚,许久不见的亲戚互相问候,时间没有冲淡这份亲情,而是让这份感情越陈越香。
大年初五
大年初六
大年初七
2025
文图 |弥渡融媒
编辑 |马晓燕
审核 |欧阳嘉佳
终审 |欧阳利兴
签发 |李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