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教育   2024-03-14 11:12   北京  

发达的智慧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观察力,是"用我们的智慧的眼睛在事物的一切关系的中心看见该事物的能力"(乌申斯基语)。与观察力紧密联系的,还有智力发展的其他特征,如:求知欲--即对周围世界现象的一种积极态度,想要认识和知道事物的一种意向;系统性 (системностъ)--即能目的明确地选择认识的对象、概念、判断等;可容性(емкостъ)--即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并在智力财富中辨明方向的能力;条理性(дисциплинированностъ);灵活性;独立性;批判力(критичностъ)。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是必须考虑到"知识"这个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第一,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是,要把那些基本的真理(事实、规则、数据、各种各样的说明、依存性、相互关系、定义)经常地保持在记忆里,因为这些东西在生活里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的,如果不会运用它们,不能在必要的时候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需要的东西,那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学习,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和智力劳动。第二,知识的含义是,要理解那些不一定要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要善于运用那些人类所积累的并保存在书籍里的浩如烟海、广阔无垠的知识宝藏。


这是知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然而毕竟有所区别的因素。在对待具体材料的态度上,一定要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有一些东西是应当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的,这些东西好比是解释各种新的事实、现象的钥匙,或者形象地说,是思维的工具,--所有这些都必须永远牢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和经常运用它们,使工具不至于生锈,不至于变成累赘的负担。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要把那些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事实、现象、定义、说明等等,正是通过知识的运用,通过把它们用于实践去获取新的知识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而使它们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记忆里。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自己的学科体系里,定出如何运用那些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途径。数学教师们设计了一种仪器,让学生在解代数方程时利用这种仪器复习乘法的公式。同时,又运用这些公式来解答应用题。


我们分析了各科教学大纲,定出了那些必须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范围(公式,法则,规则,米制单位,正字法规则,对物质、植物、动物的一般特点的说明,地理术语,地理客体在地图上的位置,等等)。对这些知识,既通过专门的记诵,也在实际作业(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识记。为了记住乘法表,我们有一种特制的数学箱,用它来进行识记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为了记住地理上的客体和距离,我们做了一系列游戏--沿着地图"旅行"。在教学试验园地上,我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选择植物,使学生由照料一种植物过渡到照料另一种植物时,要求回想起保持在记忆里的某些重要的植物特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不随意识记创造条件的手段,而不随意识记的重要意义是已经被科学证实了的。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认识某一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是什么样的脑力劳动。例如,假使学生听过了一个关于物质构造的有趣的报告,读过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那么这就为他以后在课堂上学到这种教材时创造了不随意识记的条件。我们力求使许多概念(特别是像国家、民族、运动、机能等这些抽象的概念)能够通过不随意识记的途径进入学生的记忆。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科学在迅猛地向前发展,知识越积累越多,而人的记忆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我们不应要求学生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要他永远把整个课程都记在脑子里。我们教给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回答问题的时候,以及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利用课本。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我们的教师竭力防止学生去记诵不理解的东西。数学教师在开始教一条新的定理时,先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性之间的意义上的依存关系。学生要解释(同时使用图画、直观教具)他们是怎样理解这条定理的。学生对定理的含义思考得越多,定理就越容易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识记是最牢固的识记。


人文学科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照教科书死背,不允许复述背下来的东西。因为那样会束缚儿童的智力,特别是当他正在获得关于某种依存性和规律性的初步表象的时候。为了防止机械记诵,教师在检查知识的时候,从来不提出那些要求学生照原样复述课文的问题。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学生应当动脑筋思考,进行对比和比较,做详细的解释。学生不是逐段逐节地学,而是深入思考地从各种来源(教科书、补充材料)中去获取知识。我们不是让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单调的复述,而是让他们热烈地争论,深入地思考。学生手里拿着书进行争论,援引资料的出处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其实,教师这样来提问题,让学生拿着书来回答,要比合起书本回答困难得多。


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本文来自《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2023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22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21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19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18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17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16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陶行知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为什么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返乡”与“留城”是多样的人生选择
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教育让孩子们感到最苦、最累?
“ 双减”的集成式分析与可持续求解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新教育究竟新在何处?
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What ails vocational education?  (为何就业难也不选职业教育)
真正的教育中,知识永远和身心体验在一起
瞩望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家,为科教兴国夯实根基
科学教育大师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会
陶行知:国难与教育
央视解读:科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
陶行知: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教育部等18部门发文,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叶企孙将科学根植中国并开花结果 | 纪念叶企孙诞辰125周年【3】
叶企孙影响深远的六方面成就 | 纪念叶企孙诞辰125周年【2】
纪念叶企孙:为文明生长创造机会 | 纪念叶企孙诞辰125周年【1】
10种教育怪象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钱理群: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2022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21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学生是谁?——基于古今之变的视角
人文教育的推进
教育改进者必须明了人类文明前进方向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职业教育?
语文之美和教育之责

锻炼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研究以完整的教育培育坚强的心灵


中华教育改进社

 建立于1921年,陶行知为主任干事,蔡元培、黄炎培、熊希龄、郭秉文等为董事,梁启超、孟禄等为名誉董事,主要成员还包含胡适、陈鹤琴等,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救国社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专业化、科学化、世界化进程。

 2011年恢复重建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现有社员三百余人,已形成有志教育改进者相互切磋和激励的社群,专业化的第三方智库。


教育改进社员村
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 中华教育改进社 www.ceiiedu.or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