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高岭。
乍一听,历史政治经济学(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y)是个奇怪的术语。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可能会认为政治经济学本身已经内含了历史属性,历史是一种不必要的定语修饰。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达了对历史的推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在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中经常作为高频词出现。人们可能并未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但对这个词不会陌生。问题在于,除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工作日”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集中体现了历史分析外,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极少涉及历史分析或历史视角。当然,长波理论是一个例外。因此,不论是重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历史属性的重视,把历史唯物主义从“抽象”拉回现实,还是突出经济史与政治经济学的交融,“历史政治经济学”的提法都是有意义的。作为前缀,“历史”与其说是一种“冗余”,不如说是“特色”的标识。
很可惜,首次从学术上对历史政治经济学进行界定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根据《牛津历史政治经济学手册》,历史政治经济学需要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三门基础学科中汲取养分,还要与这三门学科的其他交叉学科通力合作。历史政治经济学既是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集,也处于经济史、政治史和政治经济学的交汇点。那么,历史政治经济学和其他交叉学科的边界在哪里?《牛津历史政治经济学手册》的两位主编认为,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必须满足三个标准:一是尝试推导出可检验的命题;二是旨在理解和解释历史背景;三是包含政治经济学元素。
显然,历史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义和界定标准都相对宽泛,这表明这门学科尚不存在统一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目前,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遵循两种理论传统,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统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的分析范式则是基于理性选择的成本—收益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路径的历史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史革命”(Cliometric Revolution)的直接产物。康拉德和迈耶开创性地将成本—收益分析应用于分析美国南方奴隶制的经济效率,成为这场革命的先声。随后,作为这场革命中的代表作,诺斯和托马斯的经典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通过将成本—收益分析应用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分析,为这一派历史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制度变迁、制度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理论工具。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第二次革命”影响下,历史政治经济学的倾向更加凸显。研究者们不再拘泥于经济史中的传统问题,而是开始利用手中的分析工具探索当前社会经济现象的历史根源,甚至直接研究非经济学议题,尤其是政治学议题。阿西莫格鲁等人运用早期殖民地死亡率这一新颖的工具变量分析制度与增长关系的研究正是探索历史根源的代表性作品,而阿蒂娜考察广播新闻宣传倾向对于大众政治立场影响的研究则堪称历史政治经济学分析政治议题的典范。随着新政治经济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新古典经济学路径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几乎都是新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史的交叉,主要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释和检验经济史中的现象或假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路径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积累的制度分析特征,以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SSA)理论为典型。在理论研究层面,SSA理论主要关注由利润率决定的资本积累过程,但研究者会着重分析一定时期中维持利润率水平所需要的社会结构。鲍尔斯等人认为,积累的社会结构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一是资本—劳动关系,即在生产组织中的劳资关系;二是资本—资本关系,即现实中的市场结构;三是本国—外国关系,即国家通过政治或军事实力影响贸易条件的能力;四是资本—公民协议,即本国公民可以通过国家机器在某种程度上规制资本的权力。这四个维度会通过实际工资、劳动强度、贸易条件、利润税率和产能利用率与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利润率。在经验研究层面,这类研究不仅关注新近形成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对当代利润率的影响,还热衷于探究积累的社会结构在历史上的巩固和衰落。有研究基于SSA理论重新理解英国衰落的起源,认为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经济衰落并没有绝对地表现在经济绩效指标上,而是体现在不利于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制度因素上。与之相似,阿里吉在分析开放经济下的积累过程时,也并不局限于纯经济视角,而选择考察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演进。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并不仅仅关注纯粹的经济因果,而是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分析视野。
总体来说,相比新古典经济学路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路径的历史政治经济学进展缓慢。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认知是这一路径具有的明显优势。新古典经济学本身缺乏历史感,始终以追求普适性的理论为目标,因此,“历史”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只是了无生趣的数据和样本,而不是体现不同的阶段性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的经济活动史。由于认定了“历史事件是指在过去特定时期内,在某一地点不再运行的社会或制度环境下发生的事件”,新古典经济学和某些政治学流派通常把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限定在特定时期以前发生的事件。相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来都认为经济规律或经济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才成立的,超越历史的经济理论是可疑的。就对历史的界定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倾向于认同意大利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贝内德托·克罗齐提出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将历史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理解为一种历史视角,将历史政治经济学视为一种通过历史探究政治、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并不认为越过了某个历史节点之后的研究就不是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
身处学科的十字路口的历史政治经济学,一方面是一个运用跨学科视角解决具体研究问题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构建综合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尝试。由于从事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学科背景各异,研究者们总是会在研究中出现分歧,而这些分歧通常表现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历史学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和解释框架上的“碰撞”。考虑到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学者间确实存在的技能互补,这种困难并非不能克服。已有研究者提出了三种可行的跨学科合作方式:非同步协作、直接合作和制度性协作。学科分工和研究评价体系的分化虽然客观存在,但这并不能阻碍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研究者们为了共同的研究问题走到一起,为真理而求同存异。历史政治经济学研究也必然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拓展阅读:
「政经新时空」致力于政治学与经济学在理论(议题)关切而非方法(技术)应用上的融合,以期推动对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随着未来团队的建设与成长,新公众号不仅会横跨政治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更会谋求发展为囊括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