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辽宁沈阳旅行过三次,每一次的旅行都会去辽宁省博物馆逛逛,作为辽宁省内分量最高的一座博物馆,这里有太多让人期待的文物。
如果说辽博国宝字画太过于网红的话,那么不妨多看看冯素弗出土的文物,这些异域风情的文物一定会让你惊喜满满。
那么墓主人到底是何人?据资料记录,冯素弗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天王冯跋的弟弟,冯素弗作为宗室大臣其官职一度升至宰相,这个职位相当于北燕国的第二把手了,加上“居功厥伟”,深得哥哥冯跋器重,也因为有着如此高的地位,让冯素弗的陪葬品看起来很是贵重。
这些陪藏品包含了陶器、铜器、金器、玉器、玻璃等500多件物品,其中不乏有中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马镫、鲜卑贵族女性常佩戴的金步摇冠饰、北燕官制的龟钮金印章、以及中国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的鸭形玻璃注。
可以说冯素弗墓的发现,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十六国时期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
首先来看看这款金碧辉煌的花树状金步摇,细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该款金步摇由基座、花枝和摇叶三部分组成,金博山为基座,基座之上为步摇枝,枝干上挂满了薄薄的纯金叶片。
这样的金步摇曾经一度是慕容鲜卑贵族最喜欢佩戴的饰品,我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当女子头戴步摇之时,微风拂过金叶片随风摆动的场景。
根据资料记录,这些金步摇是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从中亚、西亚过来的技术,最早被北燕鲜卑吸取,制作出独具自己特色的金饰品。
和金步摇一样特色的还有旁边的鸭形玻璃注,也被佳作欹器,所谓的欹器也就是倾斜易覆的盛器,有点类似现在的计时沙漏,古时候常常放置在座位右侧。
这是一款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的造型奇特的玻璃器。淡绿色玻璃质,鸭形,口像极了鸭嘴形状,后面拖着一个长尾巴。
可以说1600多年前,当时的北燕还没有制造玻璃器的技艺,这款器具和金步摇一样极有可能也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而来的舶来品,产地很可能就是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帝国。
据说这款鸭形玻璃注使用的是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工艺制作成,并且技术很成熟,可见一定出自经验老道的罗马工匠师傅。
一般来说欹器都是用青铜和黄金制作而成,而像这样用玻璃制造而成的鸭形玻璃注,全世界唯独这一件。
当时从遥远的罗马帝国将玻璃器运送到辽西已是不易,况且被掩埋子地里面1500余年依然保存如此完好,的确算是一种神奇之处,也难怪被列入了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
通过古墓出土的金步摇和玻璃器,旅行者不难发现这个在公元2世纪中叶建立的三燕帝国称雄北方后,慕容鲜卑人一直和中原、中亚和东亚各地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并且这里曾为草原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节点,它们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并发展成自己的文化,而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这批文物正是最好的印证。(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